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余 勤:治堵,考验城市管理智慧
//www.workercn.cn2016-01-08来源: 浙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治堵犹如下棋,需要通盘考量。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用“救火式”方法解决,而是周详考虑谋定而后动

  近期,有关杭州将对城区9个路口、路段实施全天候“禁左”的消息,引发了一场焦虑。有关部门或许不曾想到,为数不少的网友对这一副“治堵猛药”,提出了不同看法。

  道路“禁左”,本意是为了治堵。交通专家介绍,“禁左”与辅道通行有相通之处,能减少转弯车流对主线交通的干扰。然而现实生活中,一系列具体而真实的问题,如鲠在喉,扎得老百姓不痛快。

  事实上,早些时候,在杭州解放路、曙光路、西溪路、天目山路等路口和路段,就已经开始了“禁左”试行。可一段时间试行下来,部分市民却对“禁左”毫不留情打了低分,认为实际效果寥寥,还带来了增加绕行距离、增添识路难度和人为造成其他路段交通拥堵等诸多“副作用”。更有网友质疑,不顾高峰期和平峰期道路流量的巨大差别,全天候、一刀切“禁左”,是否必要?

  治堵犹如下棋,需要通盘考量。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用“救火式”方法解决,而是周详考虑谋定而后动。百姓不免会追问:杭州此次“突袭式”推出大批“禁左”路段,有关部门事先有没有征求过路段周边百姓的意见?有没有对涉及路口的交通流量进行翔实统计?有没有对即将出台的方案进行反复推敲、科学论证?有没有考虑过,一旦实施效果与预想有较大差距,该如何调整该项政策?

  毫无疑问,“禁左”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能否得到百姓的理解、支持和践行,关键在于制定政策的过程是否公开透明、科学合理。部分群众对于杭州“禁左”政策的不理解,不支持,症结恰恰就集中在政策的突然性和争议性。可以说,科学决策,不仅考验着政府的执政能力,更体现出一地政府的民生意识、大局意识、预见能力。

  这些年,杭州从未停止过“治堵”的努力。纵观那些效果明显又广受欢迎的治堵政策,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在治堵过程中,寻找到了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最大公约数。这需要相关部门更加深入调查、研究,提出科学、周全、人性化的解决方案。而要做到这点,首要一条就是增强政府决策者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对自己制定政策的前提、过程、实施等进行反思。其次,政策制定过程要尊重民意、公开透明,要满足群众的知情权、建议权和质询权;政策实施过程中要进行实时监控,畅通反馈渠道,观察政策效果的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使之更贴近社会实际和群众需求。

  每一项城市管理措施的出台实施都反映政府决策和公共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作为决策者,一定要在城市的科学规划方面多下功夫,多做未雨绸缪的前瞻性思考,才能预防和减少现实带给城市发展的压力。同时,要开拓思路,多角度、多途径的思考问题,以开放融合的态度倾听群众不同意见,不断改进,也许就会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止一种。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