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技术是无罪的,但技术上片面追求用户体量、忽视漏洞防止和规则控制的创新,却是带着“原罪”的。
“我和微信的2015”,让数以亿计的用户被一条谣言,嵌在了“我和微信的2016”的记忆当中。人们在微信圈里通过一条链接,欢乐地刷着这一年发了多少微信、收到多少红包,回忆第一个好友是谁的时候,一条谣言顺势介入——微信链接有病毒、木马,点击之后微信账号及支付宝账号就会被盗取。
现在,谁都不知道谁是最初在朋友圈某个角落“扇动翅膀”的那只“蝴蝶”,也很难确认是有意还是无意,但在不到2个小时,这条谣言迅速核变,掀翻了整个微信朋友圈。数百万用户连忙提现,或解绑微信中的银行账号,早在2014年就被微信“熔断”了的支付宝,躺那么远,也被中枪。恐慌蔓延之际,微信以“自净”的功能形式开始辟谣,支付宝被动跟进。传谣、辟谣,如同一场拉锯战,但微信链接以及账号接口,还是被踩踏的人群双双挤挂。大半个互联网金融圈,被朋友圈拉进了谣言引发的震荡之中。在谣言消散的时候,获知消息的网友,几乎没人再敢点击最初的链接。谣言无需成本,而用户对于平台的信用成本、平台遭遇损失的成本,却在这场蝴蝶效应中严重受损。
微信是朋友圈这条谣言最大的受害者。它表明,平台对于谣言的“自净功能”力度是相当有限的,它根本就无法驾驭自己拉起来的这个几亿用户场子的信息控制,反而自己成为受害者。所以微信声明,将通过法律手段追究造谣者的责任,绝不姑息。如果说微信的受害多少还有着对于自家场子里谣言监管与处理的不善与无奈、有着打掉牙齿往肚里咽的味道,那么,支付宝在这场谣言中的损失则完全属于躺着中枪,他们连找个发泄的地方都没有。这在两家平台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在责任的分辨上,显得更为敏感。事实上,在互联网、尤其是微信朋友圈中,被谣言反复躺枪的企业,这些年比比皆是。据公开的报道称,仅2015年,微信朋友圈谣言的举报处理总量就达到了2100多万起,包括了政治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就是说,只要有一条谣言在微信朋友圈刷屏,当你打开朋友圈,你与微信谣言的故事就发生了。
2016年微信圈第一场最大的谣言,是以反噬的方式呈现给微信本身的。一部分舆论将其归咎于用户的辨识能力,这等同于要求几亿用户都具备火眼金睛和金刚不坏之身,这种本末倒置的责任主体错位,是无益于推动这个场子的净化的。朋友圈信奉的是宁可信其有、无知者无罪,所以包括传谣者在内,其实都是受害者。而现在的问题是,在诈骗四伏、造谣者乘机介入并且一旦浑水摸鱼成功,几近零成本的情况下,脆弱的朋友圈,其实已经成为山坡上一群裸奔的羊,它将不停地重复着狼来了的故事。
技术是无罪的,但技术上片面追求用户体量、忽视漏洞防止和规则控制的创新,却是带着“原罪”的。这一点,平台的自净功能与法治监管体制,都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来。否则,要么被故事玩完,要么玩出难以收场的故事来。
公民意识要从娃娃抓起 2011-03-17 |
提高个税起征点的负面效应出来了 2011-07-29 |
用透明度验证“刘雪梅式”幸运 2012-11-30 |
如有神助? 2012-11-30 |
“刘雪梅” 2012-11-30 |
语出今人 2012-11-30 |
李晓亮:“摇号猫腻”症结凸显公共交通焦虑 2012-12-13 |
道德点击 2012-12-17 |
两会瞭望:新型城镇化该“新”在哪儿? 2014-03-13 |
两会瞭望:新型城镇化该“新”在哪儿? 2014-03-1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