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这些天,武汉出现罕见的严寒气候,北风凛冽,雨雪交加,最低气温接近零
下10℃,市民日常生活多有不适。
严寒中,也有展示城市“温情”的场景:凌晨5 点的哥冒雪街头等候,只为
给上班的环卫工“带一脚”;菱角湖万达广场的一家小店门口还贴着“欢迎环卫
工来取暖,免费提供热水、微波炉”的提示,义务提供暖心服务;更不用说求助
站人员寒夜里为走失老人找家、全市1408个取暖点开放的“职务行为”。
如果说这城市中的种种善举皆由恶劣的天气所引发,那不到一周前,同济医
院的一位教授偶见马路边的严重残疾者(被烧伤23年未闭眼,五官缺损,被称为
“无脸人”),便立马将其带回医院,并与科室同事及病友众筹数万元为其“换
脸”的行动,更让人感佩不已。
上周正值“两会”期间,城市的“颜值”和“气质”一时为会场内外所议。
所谓“颜值”,大体指硬实力或硬指标;说到“气质”,相对应的,包括历
史文化、教育水准、文明程度等方面的“软实力”。而在我看来,一个城市的
“温情”,当是“气质”中的重要成分。
城市“温情”,惯常的思维,会联想到一级政府在特定时段里对某些特殊对
象的“关爱”,如春节前给困难户送上年货一类,俗称为“送温暖”。现在看来,
那不过是履职尽责的本分,“关爱”不到位,还会被问责。而我以为的货真价实
的“温情”世界的构成,应是城市里无所不在的善行,这善行多是发自内心的雪
中送炭,且不事张扬,不求回报。绝大多数善行的主体,则是那些普通市民,他
们不具备大做慈善的经济实力,更无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号召力,但“勿以善小
而不为”,他们心到了,力尽了,如此而已。
城市“温情”,其实也是一种民风,一个城市的形象。我们常说某地“民风
淳朴”,恰恰是淳朴之人随处可见,人人不弃“善小”,久之便蔚为风气了。
一个人口密集的超大城市,又处于传播时代,因着乘数效应,风气的形成较
之闭塞的乡里,会更加容易。大风起之于青萍之末。青岛天价虾事件的发生,一
时使其城市形象受到重创。若不及时严厉处置,受利益驱动,没准会群起效仿。
因此,我们更应合力把握风气的向度,不遗余力地放大城市中的“善小”。
在这持续“放大”的努力中,当然得有政府不失时机的倡导,更少不了社会
贤达和公务人员的表率。大众传媒的有效宣传本来就是直接的“放大”,日常的
人际传播作用亦不可小视。每个城市都会有优秀传统的承续,那传统赋予市民以
荣誉感,这本身即是良好风气形成的重要源泉。
证券时报:迪拜事件预警中国地产泡沫神话 2009-12-04 |
邓海建:“积分落户”又在消费“户籍红利” 2011-06-22 |
毛建国:以善伤善是“四岁女童”事件的硬伤 2011-12-14 |
朱四倍:设“生存壁垒”的城市不是好城市 2012-01-11 |
北 岸:房屋群租岂可一禁了之 2013-10-25 |
张玉胜:“卢式”善举给慈善文化注入新内涵 2013-11-12 |
证券时报:迪拜事件预警中国地产泡沫神话 2009-12-04 |
人民日报:打通改革推进“最后一公里” 2015-02-02 |
新华每日电讯: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接地气以真... 2015-02-13 |
我们都从“路人甲”开始 2015-07-1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