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公立医院儿科到底“荒”什么
谢晓刚
//www.workercn.cn2016-02-06来源: 中国江西网
分享到:更多

  猴年春节前夕,“儿科医生短缺危机”再次引发舆论关注。继一个半月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萝岗院区的儿科急诊停诊后,2月1日,广医二院等三家医院“取消儿科急诊下夜开诊(凌晨2:00~8:00)”的告示,令这场关于公立医院儿科危机的争论推向高潮。(2月5日《广州日报》)

  急诊,顾名思义为特殊紧急情况下的求诊,换了哪个家长心里不急,谁没事带着孩子下半夜跑医院干吗?医院之门,就是行救死扶伤之所,在百姓眼里,这地儿就是个化腐朽为神奇的地方。现如今,你一句儿科医生招不到人,儿科医生待遇不好,不得以只能取消下夜急诊,这能不引起社会舆论的质疑和恐慌吗?

  当然,正如有关医院倾诉的那样,儿科医生是个“苦、累、穷,精神压力大”的活儿,这是个不争的事实,毕竟前来急诊的孩子通常起病急、变化快,孩子自己不能说清楚病情,父母特别紧张,也容易情绪失控。搁谁身上都会觉得压力山大,再加上国内儿科医生普遍性收入低,使各大医院儿科医生难招、难留成为普遍现象。

  理就这么个理,但就因为这个医院便取消下夜急诊?我们来看看当下的铁路春运,多少铁路人坚守岗位,加班加点,有家不能归,有节不能过,为的啥?不就是为了让更多旅客能够回家过节吗?如果他们也来一句,人手少,旅客实在太多,工资也不高,就不增开临客,不加班加点,试想一下,将会有多少人因此而无法回家过春节?

  那么,公立医院儿科到底“荒”什么呢?业人人士是这样说的:小儿用药少,治疗操作少且难度比成人大得多,在国外收入主要靠医疗技术服务收费。而在国内,医疗技术服务收费就被人为压低。很显然,还是待遇问题。

  医者父母心,特别是儿科医院,不是说一定要站在道德的高度去衡量,但作为公立医院,它所承担的公益属性和行业标榜作用不言而喻,这就要求每一个加入这个队伍的医生,不仅要具备相当的医术能力,更要比其它医院的医生多些奉献精神。无论待遇也好、脏苦累程度也罢,所有的比较都是相对而言,哪行哪业不存在这种差距呢?

  公立医院儿科之“荒”还在于制度之“荒”。同为医院,为何民营、合资医院就会运转良好,留得住人才造得起品牌?公立医院关键还在于缺乏必要的市场意识,没有合理盘活公立医院的优势,只一味地拿自己的短处去与人家的长处对比,如此能不发“慌”吗?因此,公立医院儿科取消急诊下夜开诊之举,难免有耍大牌、丢性子、矫情之嫌疑。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