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网络谣言不可放过
辛华
//www.workercn.cn2016-02-24来源: 合肥日报分享到: | 更多 |
2016年开年,网络空间接连出现几起谣言。例如,造谣1996年长三乙火箭发射失败致500人死亡,臆造结婚领证要收取“二胎保证金”,杜撰关注某微信公众号可获赠上海迪斯尼门票等。在春节假期出现的“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虚构事件尤为恶劣,不仅当事人发帖内容悉数捏造,网络上甚至有以“女孩男友”面目出现的“碰瓷者”。
目前,真相已经相继被主管部门或当事方澄清,但有的虚构事件已经给社会带来干扰和影响。不管造谣和作假出于什么目的,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对滋事造谣应以法治手段处置,以免扰乱视听。
博人眼球、撩拨公众情绪,是网络谣言的惯用伎俩。“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虚构情节中包含的城乡差异、地域情感等因素,成为引爆公众热议的导火索。其实对类似网络谣言,很多网友阅读时就感到有问题、有质疑。
这些事例提醒人们,面对信息源模糊的“极端事件”,应当多一些理性思考,少一些情绪发泄,多一些较真拷问,少一些盲目转发。尤其应注意,不要掉入“造谣推手”设置好的地域攻击、人身谩骂的陷阱中。在阻遏谣言传播的过程中,新闻媒体应发挥“澄清谬误、明辨是非”的作用,通过深入调查揭示真相。
近年来,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势头值得肯定,但微信公众号也好,微博也罢,都不能没有底线、无所畏惧。沽名钓誉、哗众取宠的造谣者,应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目前,发布赠票虚假消息的某微信公众号已被上海警方查封,当事人被教育训诫。期待相关部门今后在及时澄清谣言之外,依法严惩造谣者,以儆效尤,还网络环境一份干净。
编辑:周文
我们的努力应延伸到网络之外 2009-09-01 |
人民时评:面对公众质疑不逃避不推诿 2009-08-10 |
人民时评:面对公众质疑不逃避不推诿 2009-08-10 |
新闻观察:我们的努力应延伸到网络之外 2009-09-01 |
中国青年报:网络实名制从网评员做起 2010-05-19 |
新华网:“局长黄金名片”究竟是真还是假 2010-04-23 |
对“火箭提拔”干部不护短有助修补民心 2013-06-20 |
殷国安:排污没有“深井”,有“浅井”吗? 2013-09-11 |
刘立峰:正气联手,拔除网络敲诈有偿删帖“... 2015-01-26 |
上海姑娘江西男为什么能“红”这么久 2016-02-16 |
关于中工网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