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月子会所别成监管“飞地”
罗志华
//www.workercn.cn2016-04-20来源: 燕赵晚报
分享到:更多

  今年全面两孩政策落地,月子会所生意很火爆。记者走访北京多家月子会所,客服人员均表示目前房间入住率较高,看房者络绎不绝。产妇在此坐月子通常为28天至40天,收费大都在5万元以上,一些标榜“一对一”“24小时护理”的VIP套餐收费在十几万元至几十万元不等。尽管价格昂贵,但预订者仍络绎不绝。(4月19日《中国青年报》)

  母婴健康关系到一家几代人的幸福,且传统观念十分看重月子对妇女和孩子的影响,“在月子中落下什么病根”等语言就是有力的佐证。因此只要经济条件允许,许多家庭舍得花钱来确保产妇和婴儿能够得到更专业的照顾。月子会所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它既有比家庭更温馨的环境,又能提供专业性的护理和保健服务,受追捧就在所难免。

  据称,月子会所最初出现于台湾,在当地被称为“产后护理之家”,有着50多年的历史,其成熟度和科学性被广泛认可和接受。近年来,月子会所进入大陆市场,却遭遇到了监管难题,甚至成为一块谁都管不了的“飞地”。是否需要办理营业证,要不要纳入医疗体系管理,服务与收费如何监管等,都存在规则上的空白。

  以记者此次的调查为例,当地工商部门认为,月子会所一般叫母婴护理公司,如涉及餐饮、住宿、医疗服务等,需要相关部门审批。但卫计委的医政部门则认为,月子会所和他们没关系,开展医疗服务行为的医疗机构才归他们管。只有食药监部门认为会所可能涉及制作月子餐,可纳入餐饮行业加以管理,但餐饮外的其它项目如何监管,仍然无法明确。

  这说明,对于这个新兴的行业,当前既缺乏性质上的认定,更没有明确监管的责任主体,仅以餐饮行业来监管,难免会出现疏漏,也会给消费维权带来极大的难度。更重要的是,行业准入全无门槛,相关证书如月嫂证、母婴护理师证、催乳师证等,由多个组织颁发,且内容与标准各不相同,甚至可以花钱购买。这些证书除了具有招揽生意的作用外,不具备对资格进行把关等其它功能。

  “坐月子”是中国人的习惯,是一种刚需,与其都去请“月嫂”,不如集中提供社会化的服务,既节省资源,又便于集中管理。因此,月子会所的存在具有合理性,且随着需求的增加,将来社会上或将出现更多不同档次、不同价位的月子会所。面对这类突发的“二胎经济”,监管必须与时俱进,及时明确这类机构的性质,制订行业规则、确定合理价位、实施有效监管。唯如此,月子会所方能健康发展,成为更多产妇的选择。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