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有“病”的自然不是手机,而是使用手机的“人”。幼儿最需要语言交流,这种“语言”不仅是说话刺激,还有肢体语言的爱抚,否则,孩子的安全感就难以建立。
19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教授、一级专家钱幼琼再次向媒体求助,希望广大家长别再做低头族,多些交流陪伴,给孩子一个健康的语言环境。她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低头族家长,导致越来越多语言发育障碍的幼儿被送入医院门诊治疗。而她,每每接待到这样的患者,总是痛心疾首。
因为父母过度痴迷手机,导致孩子语言发育障碍的情况到底有多严重?从钱教授的出诊数据来看,2013年,她平均每周遇上三四个这类病例;到了今年,她几乎每接待50位病患中,就有三四个这类病例。而50位病患,仅是她一日问诊的数量。
低头族,手机病,这是社交媒体时代的老话题。我们知道沉迷手机不正确,只是谁也没有想到,它的负效应早已弥漫到了下一代身上。更没想到的是,它竟然会影响孩子的语言发育。
不能说现在的年轻父母对孩子不尽心。他们会为孩子选择最好的纸尿裤、最漂亮的衣服,也会为选择什么玩具才能更好地开发孩子智力而纠结,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忧心要不要让孩子上各类早教……年轻的父母们非常自信地以现代化的育儿理念养育孩子,只是他们忽略了,现代化的电子器物,远远没有人的交流与情感珍贵。
有过育儿经验的父母们大体知道,幼儿最需要语言交流,这种“语言”不仅是说话刺激,还有肢体语言的爱抚,否则,孩子的安全感就难以建立。如果父母在陪伴孩子时过分痴迷手机,孩子自然也会从物化的东西中寻找寄托和安全感。要知道,幼儿与这个世界建立的联系,几乎都少不了父母的陪伴。在幼儿的成长中,如果缺乏和父母的交流刺激,其成长将受到各种各样的负面影响。年龄越小,受到的伤害往往越大,而这种伤害又是无法弥补的。
年迈的老教授发出呼吁让父母不要再“低头”,不知道这有没有让某些父母感到一丝难堪?口口声声的爱,却无法转化成切切实实的陪伴交流。把这一切归咎于手机当然不对——通讯工具产生之初是为了拉近人与人的距离,而现在,却将人们放进了一个个盒子里,有“病”的自然不是手机,而是使用手机的“人”。
去年,有一则“爆款”文章刷屏了朋友圈,一位摄影师发了一组照片,他P掉了人们手中的手机。照片里的人们看起来都孤单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亲密的人之间疏远,人人都在关注那个虚幻的、离自己很远的世界。尤其是照片里那些享受童年生活的孩子,他们和爸爸妈妈坐在一起,却没有言语交流,当这些孩子长大后,他们还会不会想起自己儿时和父母独处的某个下午?他们的童年,也寄托在了那一小块儿手机屏幕上。
拯救“低头族”,这样的呼吁早已是老生常谈。只是,不知道这一次,低头族父母们会不会有所警醒?如果真爱孩子,就从下班后“少玩手机”开始吧。这样简单的道理,真的无需多讲。
新华网:裤子的革命与文化 2010-02-03 |
钱江晚报:跑腿族,也许跑出个乔布斯 2010-05-27 |
范子军:几人能懂“乞丐哥”? 2010-07-16 |
惠铭生:房价上涨,不买房的“淡定”是假淡定 2011-01-12 |
张枫逸:别再纠结于是否提高个税起征点 2013-03-08 |
中国青年报:网络表情,懂的人自然懂 2014-05-29 |
胡欣红:千教万教岂能教人作假 2015-07-27 |
“低头族” 2015-09-18 |
张 宁:对待IS,宜“短期打击”与“长期... 2016-01-04 |
红网:“楼坚强”致“楼脆弱”的一封信 2009-06-30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