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4月19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教授、一级专家,曾任该院副院长的钱幼琼无奈向媒体求助,希望向广大家长进行呼吁,别再做低头族,多些交流陪伴,给孩子一个健康的语言环境。她说,越来越多的低头族家长,导致越来越多语言发育障碍的幼儿被送入医院门诊治疗。而她,每每接待到这样的患者,总是痛心疾首。这已不是钱幼琼第一次呼吁此事。(4月20日《成都商报》)
种种迹象表明,“手机依赖症”正向着我们所担心的趋势发展。有孩子已发出了“控诉”:“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而有的孩子连“控诉”都难以发出。4岁孩子不会叫爸爸,还有比这更失败的父亲吗?更令人痛心的是,有的孩子已出现了语言障碍,而当家长的还没有意识到放下手机。
尽管我们不宜夸大智能手机的危害,尽管4岁孩子不会叫爸爸只是个案,但门诊中不会讲话的孩子越来越多的现实,应引起社会高度警惕。在不断加速的“智能生活”时代,如果我们不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保持警惕并拿出应对措施,日后会付出惨痛代价。所以,84岁老教授心急如焚的呼吁绝非危言耸听。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人已意识到了“手机依赖症”的危害,一句“再不陪我,我就长大了”瞬间火爆整个朋友圈就是例证。不过,要想把线上的痛心化为线下的行动并非易事,“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这种现象在各个领域都存在。大道理人人都懂,共识也早已达成,但依旧行动迟缓,原因何在?
这牵涉到人的惰性问题。从哲学上讲,懒惰是人类的“原罪”,是人性中固有部分,西方宗教就把它列入“七宗罪”之一。人有惰性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面对。从很大程度上讲,智能产品的发展起因就在于人类的惰性,正是这种惰性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动力。同时,科技的发展也凸显了这种惰性——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科技产品,而且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的依赖。
“手机依赖症”就是人的惰性的直观体现。一部智能手机在手,足不出户就能玩转生活、神游世界。久而久之,生活就会被“绑架”。可以想见,如果父母都是“低头族”,孩子将生活在一个缺失对话与交流的环境里,必然会影响孩子语言发育。再不陪伴,孩子就长大了,而且是不健康地长大,即使日后付出百倍代价也无法挽回。
手机本无“罪”,只是使用手机的人迷失了自己。或许,当你意识到再不放下手机孩子就不会叫爸爸了后,会做出改变,并尝试养成健康生活习惯。
秦淮川:职业病扩容让劳动者权益更丰满 2012-01-11 |
唐新平:撤点并校还须理性实施 2012-11-23 |
圈点新闻 2014-08-05 |
圈点新闻 2014-10-21 |
马若虎:官员别等落马才想起“我是农民的儿... 2014-12-20 |
圈点新闻 2015-01-22 |
圈点新闻 2015-08-11 |
郭元鹏:别总是“韩国一申遗”我们就重视 2015-10-12 |
郭元鹏:别总是“韩国一申遗”我们才重视 2015-10-13 |
别总是“韩国一申遗”我们才重视 2015-10-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