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如果不能通过理性的规则和严密的执法,将餐饮市场纳入常态化的法治治理轨道,那么运动式或选择性执法,最终可能仍然无法实现价格善治的目的。
桂林“天价鱼”事件持续发酵。当地物价、工商等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还在调查之中,涉事餐馆又被曝出去年8月10日曾被曝光收取“天价餐费”。“二次曝光”为“天价鱼”事件再添新证,同时也将执法监管推至舆论诘问的前台。人们追问的是:已经被曝光的问题餐馆,为何还能继续烹饪“天价鱼”?平日里没有被媒体披露的类似事件又该有多少?
从青岛“天价虾”到哈尔滨和桂林的“天价鱼”,层出不穷的“天价”事件,不断挑战消费者对于市场环境的预期,同时也模糊、侵蚀着人们对市场法治的基本认知。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商家的自主定价权是否意味着其可以高标价、乱标价?经营者有了“明码标价”“顾客签字”是否就可以漫天要价?遵循市场定价机制是否意味着政府部门不需要对市场进行价格监管?
自由的市场是以法治为前提。我国价格法确定了多数商品采取市场定价机制,赋予经营者自主定价权,但并不是将定价行为一放了之。相反,价格法明确规定“经营者定价,应当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的原则”,要求其“为消费者提供价格合理的商品和服务”,同时还列举了经营者不得采取的“不正当价格行为”情形,“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牟取暴利”。迄今为止,媒体所曝光的“天价”事件,几乎都不难找到违背上述立法之处。
不难看出,所谓的“自主定价权”并非没有法律规则的约束,同时立法还赋予政府部门相应的执法权责,“对价格活动实行管理、监督和必要的调控”。既然如此,为何一些地方的价格乱象依然不治?一方面,执法在缺乏具体明确的标准下,很可能难有作为。例如,《制止牟取暴利的暂行规定》明确指出,“某一商品或者服务的价格水平不超过同一地区、同一期间、同一档次、同种商品或者服务的市场平均价格的合理幅度”,但由于并没有明确“合理幅度”的具体比例,使得这一规定在旅游热点地区遭遇瓶颈,执法部门对牟取暴利难以定性。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价格执法本身还存在机械化、被动性等问题。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执法部门或许会采取铁腕手段以收立竿见影之效。但是桂林的案例告诫人们,如果不能通过理性的规则和严密的执法,将餐饮市场纳入常态化的法治治理轨道,那么运动式或选择性执法,最终可能仍然无法实现价格善治的目的。各种“天价”事件挑战的不仅是旅游权益公平,更有市场法治的公信力。因而对于执法者而言,不能死抱着“执法标准越细越好”的幻想,而应善于将立法原则性规定运用到具体的执法活动当中,以负责任的执法激活立法条款、维护价格法治秩序。
勤俭方能成大业 2009-01-05 |
吴学安:“突击花钱”背后是预算“体制之痛” 2012-12-06 |
这张嘴管不住? 2013-01-24 |
稳中求进开新局——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发展... 2013-11-09 |
人民日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制度保证 2013-11-26 |
中国青年报:难逃地方保护主义的阴魂 2009-05-15 |
中国青年报:难逃地方保护主义的阴魂 2009-05-15 |
人民日报:不达目的不能轻言收兵 2014-02-11 |
人民日报:让法治为现代中国护航 2014-12-03 |
慎海雄: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关键少数” 2015-02-08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