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中国社科院在京发布《中西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处境与对策》一书,其中一项“中西部农民向城镇转移意愿分布”调查显示,“很想”向城镇转移的农民工占11.83%,“比较想”的占21.73%,“一般”的占17.45%,“不太想”的占24.82%,“完全不想”的占24.13%,约一半农民工不想进城,另外66.1%的农民工认为到了一定年龄就想回乡。消息发布之后,在网上引起热议。(4月26日《中国青年报》)
约一半农民工不想进城,对于这样的调查结论,很多城里人可能会觉得有些惊讶和失落。多年以来,在城乡二元格局的大背景下,城市有着农村难以企及的优越感,成为城市人也是很多农民遥不可及的梦想,然而,现在,城乡生态和世道人心已经发生巨大改变。
对于“约一半农民工不想进城”的现实,决策者和城市管理者既要尊重农民工用脚投票所作出的这个选择,更要进行反思:为什么在国家层面上举强大行政力量推进的城镇化,却在城镇化的对象——农民工这里遭遇反应平淡?
城镇化的本质,并非仅仅是农民将农业户口变成“非农”,也不仅仅是所谓“洗脚上岸”,将农民的居所迁到城市的楼房里,而更意味着,随着就业状况改善、收入提高,进入城镇的农民可享受城市提供的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分享城市发展成果。农民有追求更高收入、更好生活的经济理性,他们最关心的是“农转非”能够带来什么,如果城镇化能给他们带来足够好处,他们自然会向城镇转移,主动完成市民化。
很多人站在城市看农村,一厢情愿地认为,把农民拉到城镇,把农村问题拿到城里来解决,就是理想的城镇化,就会使农民生活得更好。但是,如果出于好意而强迫农民进城,农民进城后虽换了新房,而收入没保证,社保没着落,则进城并非好的选择。再者,对于农民而言,城市生活未必会更方便。中国的大城市不乏高楼大厦、宽敞道路,甚至很多城市的豪华程度远超西方国家。但是很多豪华设施只是面子工程,在方便居民生活方面派不上用场;时至今日,很多城市管理者仍认为在马路、街道上看到农民工、小摊贩是不协调的,是需要驱赶、取缔的。这样的发展思路与“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是相悖的。这种模式的城镇化,吸引不来农民,并不奇怪。
从农村进入城市,从农民变成市民,应该是农民自发自愿地参与市场、创造财富的发展结果,而不应被地方政府和城市视作创造更多GDP等政绩的手段和工具。
以人为本的城镇化,首先要尊重农民主体的意愿,尊重其自主选择的权利,其次,城市和公共部门也有责任帮助有意愿、有能力的农民实现市民化。政府迫切要做的,是提供普适性的公共服务和基层设施,而不是伸出过长的有形之手,把农民推、拉进城。城市则要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变农民主要依靠家庭保障的传统方式,让新市民能共享公共服务,真正在城市安家落户。
既要鼓励、帮助农民工向城镇转移,又要尊重农民的意愿,不要拿城里人的理想来一厢情愿地要求农民进城。
编外谈:“农民公务员”咋成了公务员的“兼... 2010-07-19 |
江德斌:别老是纠缠于“农民工”的称谓 2011-03-10 |
单士兵:城里人与农民工应该“各美其美” 2012-07-25 |
儿子的“眼镜”丢哪了? 2012-11-15 |
莫开伟:艰难的高考梦 2013-04-15 |
城镇化应多听听农民的声音 2013-05-16 |
红网:黎恩旺的“寂寞表演”是转型期的压力... 2010-01-29 |
南 平:建设美丽乡村必须“以农为本” 2015-09-08 |
不能只在“用工荒”时才想起农民工 2016-02-17 |
春节“用工荒”与农民工的乡愁 2016-02-17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