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高知”缘何成为重点诈骗对象
张结海
//www.workercn.cn2016-05-18来源: 广州日报
分享到:更多

  前两天,复旦一位教授在朋友圈里曝光了这样一封邮件:“见好:现有新型城镇化领域重大课题,邀您评审并提出意见,由于文件过大且涉及部分保密信息,只能通过内网云传递方式发送,该方式须知你邮箱密码,请将您邮箱密码发给我处,或暂改为kjc123,以便完成文件传递,谢谢支持!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信息科技处”。

  下面留言的很多,有人调侃“这是专门为你们教授定制的骗局”,更多的人则是在感慨“骗子现在这么有文化!”确实,这样一封高含“金”量的邮件没有相当丰富的相关知识,外行是绝对写不出来!

  就在昨天,上海的《解放日报》报道称,“高知”人群已成为大额诈骗的重点对象,“低智商”才被骗是一种认知误区。调查表明,事业单位职工、无业和离退休人员是高发人群,被骗者的文化水平很多都比较高。该报的调查表明,单单是复旦大学,平均每周至少有1-2起金额在500元以上的诈骗案发生。

  “高知”也被骗,而且还成了重点对象!这究竟是“高知”太无能、骗子太厉害,抑或还有更深的原因?

  当然,首先“高知”并非什么知识都高,他们无非自己的专业知识高一些罢了,而目前骗局中涉及较多的网上支付、移动支付、电子支付等知识和常人相比也未必丰富。而且,高知也是人,我曾经把电信诈骗的成功总结为“三个因素”,这三个因素对高知同样起作用。

  三个因素中的第一个因素最具杀伤力的 —— 制造一个危机事件。前一阵子很是轰动的“一条短信一夜之间倾家荡产”事件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受害人收到一条短信,告知开通了一项手机业务,因此余额不足。危机事件很容易导致人的决策水平和决策质量下降,受害人一心想着如何把这项手机业务退订,忽视了最为关键的验证码不能转发的规定,最终导致自己一夜之间倾家荡产的悲剧发生。

  然而,既然连“高知”在日益猖獗的诈骗中都不能幸免,我不禁要反问,防骗、反骗之路只靠老百姓真的走得正确吗?前不久,我去成都做社会调查,回沪的当天上午收到短信,提示我的航班取消了,要求我改签其他航班。我当时差点信以为真,好在同行的同事立即提醒我这是诈骗短信,尚未发生什么经济损失。

  至今,我依然感到后怕!我多次问自己,你这样一个经验丰富的“高知”、自己还专门写过分析诈骗心理文章的“专家”,为什么照样差点上当受骗?

  我想最关键的是,骗子对我个人信息的准确掌握让我防不胜防。我的姓名、手机号、航班号骗子是如何获得的?个人信息的泄露者、贩卖者为什么得不到有效打击?电信服务提供者为什么曾经频繁地自说自话地为消费者开通某项业务,换卡服务为什么可以如此轻率?

  这一连串的问题得不到回答,“高知”、“低知”们的防骗之路还很漫长,因为不是骗子有知识,而是制度有漏洞。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