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11月15日,北京警方通报,通过开展网络食品药品打击行动,打击造假窝点26个,抓获嫌疑人37人,起获假药、有毒有害食品等140余种共130余万粒,涉案金额1300多万元。在丰台警方破获的一起案件中,一名女子用空胶囊装上虫子谎称是治疗癌症神药,在网络高价销售,被抓时还称自己的药是国家级秘方不能泄露。(11月16日《北京晨报》)
假药之害猛于虎!其危害不仅在于不能治病,更重要的是贻误治疗最佳时机,轻者导致患者病情加重,重者可能导致命丧黄泉。因此,监管部门开展集中打击假药活动非常有必要。然而,尽管近年来各地各部门相继加大了打击假药力度,每年都会有一批企业、个人受到严厉惩处,其中经济上被处以重罚者有之,锒铛入狱者有之。但仍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不惜以身试法,铤而走险,其中原因耐人寻味。
制售假药泛滥成灾,固然与假药的巨额利润有关,同时也与治理模式密不可分。雷厉风行的运动式治理,虽然可以让上级部门和领导在短期内看到效果,但由于这种治理往往紧一阵、松一阵,热一阵、冷一阵,很可能让制假售假者“钻空子”,成为漏网之鱼,降低了制假售假的“出事”概率和违法成本。个别地方的假药像韭菜一样,一茬一茬层出不穷,就与此脱不了干系。
窃以为,打击假冒伪劣药品,亟须走出运动式治理怪圈,自始至终保持高压态势。这既是社会公众的期望,也是相关部门的职责。这就要求在打击制售假药违法犯罪过程中,首先要转变治理模式,建立长效机制,持之以恒,依法打击,从源头上堵住制售假药违法犯罪的渠道。其次,在发现并处理制售假药违法犯罪案件时,要运用刑事的、经济的综合手段,“重典”惩罚犯罪,让违法犯罪者倾家荡产甚至“家破人亡”。只有运用常态化执法与课以“重典”相结合的“组合拳”,才能有效打击制售假药违法犯罪行为,才能为老百姓营造一个安全可靠的用药环境。
廖海金:建立家庭过期药品常态化回收制度 2014-04-11 |
“e租宝”案呼唤强化监管和风险防范 2016-02-06 |
听懂药店反对监管码的弦外之音 2016-02-26 |
不要被药店绑架而开医药改革倒车 2016-02-29 |
别让朋友圈成为假药藏匿所 2016-03-22 |
别让“朋友圈”成为假药藏匿所 2016-03-23 |
加强专项整治为食药安全撑起安全伞 2016-03-29 |
药品“鬼市”何以游离于监管之外? 2016-05-12 |
别让假药制售成为民生“痛点” 2016-07-11 |
食药品安全需依法共治 2016-09-2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