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蓝鲸死亡游戏”不是游戏而是犯罪
路中林
//www.workercn.cn2017-05-12来源: 南方日报
分享到:更多

  据报道,发源于俄罗斯并已在多个国家造成多名青少年自残乃至死亡的游戏“蓝鲸死亡游戏”已悄悄进入国内。

  有记者卧底调查发现,国内存在不少蓝鲸死亡游戏组织者,这些组织者大都通过QQ群、微信群等方式吸引玩家,群的规模从50人至300人不等,尽管已遭各平台封号处理,但部分组织者依旧铤而走险,以各种名目网罗新参与者。凡加入游戏者,必须向组织者提供个人身份证号码等详细信息,女性还需提供裸照,以便中途退出时予以威胁、恐吓。按照规定,游戏玩家必须完成50个任务,从最初用硬物划刻手臂到最终“顺利”死亡,任务层层升级。这就不得不让人心生疑窦:一个注定要让人死亡的游戏,为何还有人趋之若鹜?

  有媒体评论称:这是当下青少年群体普遍精神空虚、缺乏人生目标等所致。诚然,近些年来,“空心病”等描摹年轻人缺乏使命感的词汇越来越多,可即便承认绝大多数青少年精神空虚,也不能认为这就是他们参与死亡游戏的原因。更具说服力的解释应该是:游戏直接冠以“死亡”之名,极易撩拨涉世未深的青少年的好奇心。许多人一开始可能仅仅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殊不知,这些游戏组织暗藏玄机,只许进不许出。并不是由于青少年精神空虚、缺乏奋斗目标才导致悲剧发生,游戏自身的邪恶本质,才是一切悲剧的根源。

  “死亡游戏”并不是一个新鲜词汇,在蓝鲸进入之前,已有相当多种类的死亡游戏由国外引入。过去的死亡游戏,尽管同样存在生命危险,但相较于蓝鲸,游戏的成分仍要浓郁许多。有一种说法是:人在濒临死亡时可体验到极独特的美妙快感。无论此说是否可信,这都是死亡游戏应运而生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游戏者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就是体验濒死快感。如在2014年从国外传入的一种死亡游戏,几十秒后,体验者就眼前发黑,并体验到一种欣快感,逐渐失去知觉,当年,不少地方都有中学生因玩这一游戏而被送入医院。显然,游戏是利用人体的生理特点开发出来的。然而如今的蓝鲸死亡游戏则没有这些技术性操作,取而代之的是一道道的控制程序和命令。有人认为,参加蓝鲸死亡游戏的玩家是因长期受精神催眠,最终不知不觉走向死亡。其实不然,精神催眠只是其较为温和的一面,真正让玩家不堪重负的是繁密的精神和身体控制。游戏组织者会为每名玩家选配一名带领者或导师,随着游戏推进,玩家生活的每个细节都在他们掌控之中。这一游戏的恐怖之处在于,你不是一步步走向死亡,而是被他人有预谋的一步步推向死亡。若中途选择退出,导师依然有足够充分的机会让你中途死亡,因为你始终处于他们制造的死亡游戏之中。如果说过去的“死亡游戏”利用了人的生理特征等来满足特殊体验,那么现在的蓝鲸则是一场有预谋的诱杀。游戏真正满足的只是组织者和创始人变态的杀人欲望,除了恐惧和战栗,玩家压根没有任何自由和快乐可言。这已不是什么游戏,而是一场以游戏之名精心粉饰的杀戮、是赤裸裸的犯罪。

  既然其本质是犯罪而非“人畜无害”的游戏,我们就不能仅仅停留在舆论层面,对其进行空洞的口诛笔伐,而必须采取果断的措施,利用每一条线索,寻根究底地找到背后的组织者,绳之以法、永绝后患。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