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2017年国庆、中秋假日将至。据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调查,64.8%的人选择出游,预计长假期间,国内旅游人数将达到7.1亿人次,同比增长10%。针对旅游有可能踩入的“坑”,国家旅游局专门准备了一份《假日旅游指南》,提醒游客选择正规旅行商,签订规范合同,索取发票,谨防侵权合理维权,必要时向国家旅游服务热线求助。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国已发展出大众化旅游现象,旅游人数爆发式增长,旅游收入逐年提高,与此同时,旅游业依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首先,规模化产业化层次较低。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已经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这一转变的必然要求是延伸产业链,变“景区旅游”为“全域旅游”,从“吃、游”向“吃、住、行、游、购、娱”横向延伸,但很多地方依然依赖“门票经济”,有地方擅自更改门票价格,更有地方重复卖票。其次,市场秩序混乱,旅游业规范化标准化水平较低。虽然相关部门重拳出击,但部分“低价游”现象依然存在,“捆绑旅游”“天价消费”问题突出,一些旅游城市和地区的服务理念不够友好;第三,政策规划不到位,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科学性,很多地方争抢资源、重复建设,“以旅游养旅游”,游客往往得不到好的体验。
游客“获得感”是评价旅游服务水平的直接指标。过去,就游客普遍关心的问题,相关部门出台了不少措施,如国家旅游委每年对景区开展整治工作,给予不同程度的警告、罚款、摘牌处理;多个地方旅游部门也出台办法,或成立专项小组,或设立旅游警察,最近,北京市旅游委等相关部门还成立联合检查组,对非法“一日游”及旅游综合执法站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当然,拥有健全的旅游法律是稳固旅游资源开发、保持产业良性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我国早在2013年就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明确提出“不得指定具体购物场所,不得安排另行付费旅游项目”等。应该说,上述一些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使得旅游业焕然一新,但从目前来看,依然存在“擦边球”行为,某些“黑导游”“低价团”等现象零星出现,对此,需要从更深层次找原因,从旅游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功夫。
某些景区花大力气整治旅游乱象,但整治完成后又沉疴泛起,足以说明没有找对根源。长期以来,很多人把旅游看成孤立行业,对旅游的认识停留在简单的消费层面,对旅游乱象的整治也仅仅是“头痛医头”。但实际上,旅游是增强国民幸福感、提升国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产业,也是具有优化区域布局、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功能的新经济增长点。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建议,要推动中国旅游业改革创新,关键是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将旅游业的市场化、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提到更高的水平。简言之,要打造中国旅游业升级版,就要放大旅游产业横向关联和带动作用。具体而言,管理部门要转变发展理念,不能紧盯着眼前小利,而是要重科学建设、重产业联动,旅游景点要树立好服务理念,打响品牌,各类从业者也要遵纪守法,树立好责任和担当。
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提高。旅游业应进一步转变认识,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力、整合力和提升力,更新旅游平台,催生新业态,提升行业发展水平与综合价值。只有具备开明的态度、开放的思路、开拓的精神,才能促进我国从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迈进。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