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美好生活而歌
王黎光
//www.workercn.cn2017-12-07来源: 人民日报分享到: | 更多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只有充分发挥文化艺术在美好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大展中国音乐的新宏图、新作为,才能履行好 “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职责。拨动人民的心弦、奏响人民的乐章、讴歌人民的精神,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而贡献力量,将是中国音乐界不懈努力的方向。
“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要求。美好生活是人民对物质、文化、精神和社会生活更高的期待,除了满足物质需求之外,还要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价值感等。今天,人们对文化、精神的给养要求不断提升,心灵的充实、精神的满足、价值的实现以及心有所依、心有所向、心有所好是大众美好生活的重要体现。正如“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所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文化是人民美好生活的支撑,美好生活是音乐文化的反映。
回顾过往,中国音乐始终是推动历史发展、践行时代精神的美好力量。它秉承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每个年代,中国音乐都在用音符书写时代精神和人民品格。如《南泥湾》《咱们工人有力量》《长城谣》《送上我心头的思念》《天地之间有杆秤》《天路》等脍炙人口的经典音乐作品,描绘了人民跟着共产党走向新生活的历程和心声。党的十九大报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方向,这正是音乐艺术再次在历史进程中充当时代号角的重要机遇。中国音乐将更加奋发有为、昂扬创新,以新姿态、新发展有力支撑、积极推动这一蓝图的实现,用自身发展和理论创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用丰硕的创作成果向祖国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这就要求中国音乐以丰富生动的实践回应时代脉搏,满足人民需求。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伟大的创新、伟大的作品!
近年来,中国音乐学院倡导和建设的“中国乐派”,就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实践,就是力求凝结和汇聚历代中国音乐家的民族情结和事业梦想,承担起对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丰富多样的中国音乐文化的使命担当。
民族复兴需要中国音乐重塑自信,中华文化需要中国音乐有所作为,艺术教育需要中国音乐有所担当。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致力于系统梳理提炼中国音乐的历史渊源、文化传承、理论依据和艺术实践,建立中国音乐文化创作、研究与实践的创新机制,打造中国与世界音乐资源的共享平台,建设中国乐派理论研究以及教学优秀人才高地,建成不断推出中国音乐理论新资源、中国音乐创作新形式、中国音乐表演新载体的龙头和基地。创作优秀音乐作品,推动中国音乐向世界传播,引领广大人民高趣味、高品质、高格调的精神追求,丰富美好生活的内涵。
创作是艺术的生命力。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的精品力作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伟大使命。大力推动新时代优秀音乐作品的创作,贴近人民群众的审美情趣,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是中国音乐家对 “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最好践行。
伟大的时代、伟大的事业,需要中国音乐去讴歌、弘扬。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坚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让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尽情放歌!
(作者系中国音乐学院院长)
“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要求。美好生活是人民对物质、文化、精神和社会生活更高的期待,除了满足物质需求之外,还要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价值感等。今天,人们对文化、精神的给养要求不断提升,心灵的充实、精神的满足、价值的实现以及心有所依、心有所向、心有所好是大众美好生活的重要体现。正如“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所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文化是人民美好生活的支撑,美好生活是音乐文化的反映。
回顾过往,中国音乐始终是推动历史发展、践行时代精神的美好力量。它秉承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每个年代,中国音乐都在用音符书写时代精神和人民品格。如《南泥湾》《咱们工人有力量》《长城谣》《送上我心头的思念》《天地之间有杆秤》《天路》等脍炙人口的经典音乐作品,描绘了人民跟着共产党走向新生活的历程和心声。党的十九大报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方向,这正是音乐艺术再次在历史进程中充当时代号角的重要机遇。中国音乐将更加奋发有为、昂扬创新,以新姿态、新发展有力支撑、积极推动这一蓝图的实现,用自身发展和理论创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用丰硕的创作成果向祖国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这就要求中国音乐以丰富生动的实践回应时代脉搏,满足人民需求。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伟大的创新、伟大的作品!
近年来,中国音乐学院倡导和建设的“中国乐派”,就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实践,就是力求凝结和汇聚历代中国音乐家的民族情结和事业梦想,承担起对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丰富多样的中国音乐文化的使命担当。
民族复兴需要中国音乐重塑自信,中华文化需要中国音乐有所作为,艺术教育需要中国音乐有所担当。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致力于系统梳理提炼中国音乐的历史渊源、文化传承、理论依据和艺术实践,建立中国音乐文化创作、研究与实践的创新机制,打造中国与世界音乐资源的共享平台,建设中国乐派理论研究以及教学优秀人才高地,建成不断推出中国音乐理论新资源、中国音乐创作新形式、中国音乐表演新载体的龙头和基地。创作优秀音乐作品,推动中国音乐向世界传播,引领广大人民高趣味、高品质、高格调的精神追求,丰富美好生活的内涵。
创作是艺术的生命力。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的精品力作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伟大使命。大力推动新时代优秀音乐作品的创作,贴近人民群众的审美情趣,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是中国音乐家对 “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的最好践行。
伟大的时代、伟大的事业,需要中国音乐去讴歌、弘扬。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坚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让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尽情放歌!
(作者系中国音乐学院院长)
编辑:张苇柠
关于中工网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