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这几天,国内各大网络平台再度相继被推上舆论风口。先是几家热门短视频平台被媒体曝光有注册用户肆意兜售假冒品牌手机、“山寨名牌”化妆品,甚至是走私车;紧接着,又有网上外卖平台被指可以搜到不少隐晦名字卖香烟的“小超市”,“不仅购买流程快捷流畅,而且没有确认和识别购买者是否成年”。这些五花八门的“擦边球”生意,从不同侧面说明,网络平台在带给人们前所未有的创业机遇、消费便利的同时,存在很多管理漏洞,落实和强化平台责任不能成为一阵风。
区分来看,这些现象有的是平台既有模式下出现的新情况。比如,外卖平台上卖香烟。按理说,通过网络平台提供外卖服务是不需要区分订购者年龄的,不分长幼只要有需求,在平台上下单,就可以坐等外卖小哥送到门口。这种生活方式确实方便。然而,按照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销售香烟不仅需要专卖许可,而且有明确要求不能卖给未成年人。无论这些商户有没有取得许可,或者仅仅是为了所谓的体现平台和商家“贴心服务”的“代买代送”,最终都存在一个要区分消费者年龄的问题。网络订餐模式刚兴起时,一些无证照资质的商家入驻,结果出现许多“黑心外卖”,平台一度面临商家资质把关的问题,而如今这样的新情况,面对的是细化管理的要求。其实这样的问题倒也并不难解决,除了平台加大对商家的“巡查”力度外,在管理上禁止代买香烟这类商品就足以掐断那些违法销售者的市场路径,关键是平台有没有及时改进。
再说短视频平台上的售假,则更像是平台延伸出新模式后出现的新问题。在很多人印象里,短视频网站或客户端应该是以“节目”核心做内容,是表现个人或专业团队才华、创意的平台,但在现实中强大的社交功能和粉丝经济,使其成了电商的导流入口,于是才有了销售“三无食品”“山寨名牌”这样浑水摸鱼的问题。一些注册用户兜售假名牌,不仅涉嫌制假贩假层面的违法,并有可能侵犯品牌商的知识产权,假若平台对此不予以足够重视,或许还要承担连带责任。对平台来说,这已不是被媒体曝光后进行一波整顿清理就能解决的问题了,而是要从根子上建立一套新的管理机制。最起码的一条,从注册时就要对商业营销用户和非营销用户进行区分,进而参照电商平台或者网络外卖平台的方式,对商业营销用户实施保证金或者积分考核制度,尽可能规范其营销行为。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早几年前就有人喊出了“流量为王”的口号。对各个平台来说,流量就是用户数和活跃度,也是彼此竞争的重要参照。然而,外卖平台上的香烟与短视频平台上的假货,以不同的呈现方式说明了同一个问题,即无论是既有模式下的新情况,还是新模式下的新问题,对平台来说始终应该绷紧管理责任这根弦,这既是法律上的责任要求,也是作为一个创新企业的社会责任使然。在这方面有很多前车之鉴,比如有的国内互联网公司靠着一家独大圈占了用户和流量,却屡因监管失责而伤害用户,以致近年形象和口碑不断受损;再比如最近备受关注的美国脸书公司用户数据泄露事件,某种程度上就是因为缺乏足够的责任意识,由前几年就已觉察却没有立刻纠正的小问题,扩散至今而“摊上大事儿”。
人们常说,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大大小小的案例表明,决定着网络会成为一把剑的哪一刃,实际上是那些掌握技术的人的价值观。
孙曙峦:饭菜上线,监管必须到位 2015-11-11 |
薛家明:维护网上“舌尖”,“宝”该押在哪? 2015-11-11 |
毛开云:还有多少无证餐厅与外卖平台勾搭成奸 2015-11-11 |
监管外卖 不妨试试“互联网+视频” 2015-11-17 |
网络外卖:少谈点“情怀”多讲点诚信 2016-08-10 |
“百度外卖整改”应多些真诚少些套路 2016-08-15 |
外卖配送平台需要强制保险 2016-12-28 |
圈点新闻 2017-09-13 |
网络餐饮新规为“放心外卖”保驾护航 2017-12-04 |
聋哑外卖小哥该被温柔以待 2018-01-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