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美国的全球战略相当程度上是围绕国际能源基地及运输通道展开的,未来一旦油气供应充足,必将使美国重新审视与中东产油国的关系,进而重新安排其在全球的战略力量部署
国际能源署近期接连发布研究报告,预测到2014年,美国将超越俄罗斯,成为欧佩克之外的全球最大石油生产国;到2017年,有望超过沙特成为全球最大的产油国。随之而来的是,国际关系及地缘政治将发生重大变化。
世界能源格局的改变,与多年来美国的经济结构特别是能源结构的调整分不开。其结果就是能源消耗在美经济发展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小,加上美国页岩油、页岩气产量激增,将导致世界能源价格发生根本性变化。能源供应还会由原来美国外交中的一块短板,逐步转变成其对外战略中的强力杠杆和棋子。值得世人关注的是,随着美国产油大国地位的确立,美国现行的国际战略格局也将逐步被重新规划。
石油是经济的血液。为保证中东等海外石油基地对美石油输送的安全、畅通,美国的军力部署及发展围绕石油安全而演变,美国的全球战略相当程度上是围绕国际能源基地及运输通道展开的,美国外交更常常以石油为基点而转动。如中东大半个世纪的纷争及战火,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但最为本质的还是石油安全问题。
二战后至今,由于在石油供应上仰赖中东国家,美国一直为部分中东产油国提供安全担保,并承担着石油运输航道如霍尔木兹海峡的安全防护责任,经济上已是不堪重负。未来,一旦油气供应充足,必将使美国重新审视与中东产油国的关系,重新审视其在中东及咽喉航道军事存在的代价,进而重新安排其在全球的战略力量部署。有专家分析说,美国一直担心伊朗对霍尔木兹海峡的威胁有钳制美国石油咽喉之患,从而在中东区域重兵防范,外交上则倾力打压伊朗,这一直是美国中东战略核心。而有朝一日能源供应充足甚至要转而出口的美国,再面对中东问题时,显然不必像现在这样神经敏感,可能会有不同的选择。
与此同时,美国能源自足乃至出口,将大幅削减其他能源大国的“能源武器”效力,明显降低油价波幅及其对西方经济的冲击。美国众议院近期提交法案,要求多向欧洲出口石油天然气,就是要消除北约盟友对国外天然气供应依赖带来的不利影响。对欧洲和日本来说,此举不但可改善自身能源安全,且能刺激本国经济复苏,而对美国来说,则可以把欧、日等更紧地绑在自己的“战车”上,自然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如果从经济角度算账的话,美国的预算赤字也或将因此大幅降低。首先,以往美国用于维护石油航道的军事开支可节省下来,投入到本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等领域,可大幅降低美国债务及预算赤字,提振就业率。其次,随着页岩油气开采技术的不断成熟及环保难题的逐步解决,美国在能源贸易方面的赤字将大幅下降,向清洁能源转型、减排的成本也将不断降低。
然而,亚洲能源需求的迅猛增长也是不争的事实。预计到2035年,产自中东近90%的石油将被吸纳到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随着全球石油贸易重心进一步向东方转移,围绕石油生产、贸易、运输而展开的新一轮石油安全博弈,已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展开。而最终,这场新博弈不但会改变国际石油格局,且将对国际政治、经济乃至区域安全战略等带来重要影响。
我国目前已替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能源进口国,须及早从能源、经济,乃至政治和安全等多方位通盘谋划,以应对可能面临的国际石油格局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