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互联网改变了生活方式,改变了商业模式,也应影响和改变公益活动的方法和策略
纽约第五大道有座圣派翠克大教堂,目前正在维修。我曾两次踱进教堂,让我颇感兴趣的是,在教堂的外墙和大门口,都贴出了教堂的facebook和twitter账号。我这才知道,原来教堂也可以这么“时尚”,也可以用社交媒体做广告。
后来我打开这座教堂的网站,发现同样“时尚”无比:首页有一个非常动感的视频,号召大家捐款帮助教堂维修;首页的上半部分都是捐款广告,广告语是“为了后人也能来到这里,请与我们一同维护这个珍贵的地标建筑”。点开捐赠页,只需填写数额及个人信息,就可以使用银行卡进行捐赠。
看来,美国人“为上帝筹款”都用上了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体,也用上了网络捐款和信用卡支付等现代技术手段。事实上,我在美国访问期间发现,美国在灾害应急、慈善筹款、公益传播等方面,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社交媒体的现象非常普遍,而这正是值得中国慈善业学习的地方。
在美国期间,我还参观了白宫南草坪一侧的美国红十字会,让我大开眼界的是,他们的应急指挥中心配有数十台电脑、大屏幕数字电视,大屏幕随时能切换到不同灾情现场,信息处随时将汇集的灾害信息,用制图机编印成灾情信息地图,发给红十字会分支机构及有关参与方。应急指挥中心还配有专门的信息和公关部门,不间断追踪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体上网友集中描述、讨论、评价的灾情信息,并及时将亟须关注的信息转给相关部门处置。
打开美国红十字会的网站,所有访问者需要的信息都可在上面方便找到。访问者可以通过网站捐款、设立基金、登记献血、学习急救技能、登记为志愿者,还可以了解机构的主要业务、新闻动态、查看财务年报等。他们开发的手机app工具,也十分受欢迎——据介绍,其年点击量达3.2亿人次,下载量1.5亿人次。与美国相比,中国红十字会现在的官网,差距十万八千里。
后来,我又参观马里兰州灾害应急中心、马萨诸塞州和大纽约区红十字会。他们也都有装备现代化的灾害应急指挥中心,有24小时值守的灾害监控中心,有信息搜集和发布、与媒体沟通的专业团队,有通讯工具齐备的专业救灾车辆。
同样“时尚”的还有联合国泛美卫生中心。该组织也建有现代化的医疗卫生事件应急中心,专门利用现代网络和通讯技术、视频传播技术即时监测泛美地区的疫情、重大灾害、突发事件,随时调动泛美地区各办事处的专家队伍和医疗资源进行应对。同时,他们还通过其信息管理系统、应急预案、风险评估体系,对突发疫情随时启动卫生集群进行应对处置。
可以这样说,我们参观的所有政府、非政府机构都有官方网站,都开通了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体的官方账户。虽然美国的个人支票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但慈善筹款已全面普及网络募捐和信用卡支付。这些年,中国的网络及电子网商技术,基本上做到了与世界同步发展,中国的公益组织也都在探索利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社交媒体、网络支付开展筹款,但与美国公益组织的普遍应用来看,还有很大差距。
互联网、智能通讯、电子商务,已经改变了当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许多公司和行业的商业经营模式,也在影响和改变公益活动的工作方法和策略。我们的生活已经须臾离不开这些现代科技,其实公益也一样,必须紧跟时代。无论是灾害救援、筹资、项目执行、机构管理,还是与公众沟通、建立品牌,都需要借用这些“时尚”的手段。这是一个连教会“给上帝筹款”都在使用社交媒体的时代,如果我们不能与时俱进,势必会落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