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进入2014年,美、欧等发达经济体发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总体乐观,持续复苏可期。人们普遍预期,美联储实施了5年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行将落幕,从而步入紧缩周期。然美联储主席耶伦近日表示,鉴于通胀率未能回升至美联储的目标值2%,美国的宽松政策目前仍看不到期限。耶伦的表态,加上此前欧洲因通胀率一路下滑、欧洲央行反复暗示不排除未来进一步出台宽松政策等,预示着发达国家量宽政策的真正落幕,尚有待时日。
包括日本在内,发达经济体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坚持都和通胀有关。2013年,美国各项通胀指标普遍走低,其中扣除食品、能源价格波动的核心通胀率低于1.5%。低迷的通胀指数一方面反映了产出缺口的持续存在,另一方面,也为美联储继续实行宽松货币政策预留了空间。此外,就业率也是美联储的重要政策目标。虽然美国经济取得了“非常有意义的进展”,但美国就业市场的复苏却异常缓慢。美国劳动者的参与率持续低迷,2008年为66%左右,2013年降至63%。与此同时,进入劳动力市场求职的适龄人数也不断降低,这在相当程度上掩饰了失业率改善背后的真实就业状况。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迫使美国政府调整货币政策以促进就业的复苏。
欧洲的情况与美国相比略有不同。得益于2011年以来多达20余种的危机应对措施,欧元区经济终于走出低迷,迎来复苏。不过,由于欧元区目前面临着强势欧元带来的通缩压力,控制通胀成为欧元区的一个棘手难题。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估计,2013年欧元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3%,2014年将下降到0.9%。通缩不仅阻碍经济增长,也为欧元区同时进行的结构性调整和区域治理机制建设蒙上阴影。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虽多次暗示不排除采取量宽政策刺激经济,但到目前为止,欧央行关于量宽政策的行动仍仅停留在表态阶段。目前摆在央行面前的难题是,要对宽松政策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欧洲将通胀拉升至2%的目标做出准确的评估,这一评估需要建立在既要避免欧元区陷入通缩,又不能令欧央行资产负债表恶化的基础上。这很考验决策者们的智慧。
发达国家延长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期限,不等于在全球范围掀开新一轮量宽序幕,毕竟全球实体经济在复苏。对于出现增长减速、金融风险加大的新兴市场来说,以弹性汇率来抵抗外部冲击,让货币政策专注于国内目标,同时对资本流动采行审慎管理,这是适宜的政策选项。缓速的经济增长也为长期结构改革留出空间,这是提高新兴市场对外部冲击免疫力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