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当今亚洲,局部摩擦掩盖不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主流。正确认识亚洲形势,摆脱零和思维羁绊,积极贡献建设性力量,是亚洲各国、亚洲各伙伴国义不容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亚洲形势是本周的国际热点。中国同东盟国家合作的最新进展引人注目,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种种效应也受到关注。不过,国际上观察亚洲形势的眼光却多有不同。
西方战略学界近来关于亚洲安全局势的一些议论,倒是应当拿来分析一下。新年伊始,美国《国家利益》网站刊出一篇题为《2014年:大战高危年?》的文章,认为在亚洲地区日益加剧的大国竞争中,“人们似乎听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回声”。在年初召开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也对亚洲安全局势表示担忧,认为“战争幽灵正在亚洲徘徊”。自2011年美国政府高调宣布“重返亚洲”以来,关于亚洲局势的唱衰声时有耳闻,“亚洲对抗论”“亚洲停滞论”屡见不鲜,似乎亚洲地区一点点“风吹草动”,都会最终不可控地演变为国际体系的安全威胁。
上述论调的共性是片面性、选择性,至少是对亚洲大势把握不足。作为地球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大洲,亚洲的地缘政治环境确有其复杂的方面。这里既有多样化的地区合作,也有现实存在的领土权益争端;既有丰富多彩的人文交流,也有尚未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但是,局部摩擦掩盖不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主流。当今亚洲是拉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亚洲是全球自贸建设最活跃的地区,这些不争的事实说明,这里根本不可能是以麻烦纠结为主要特征的地区。
那么,为什么会有人忙不迭地鼓噪“重塑亚洲均势”“为盟友站台”?为什么会有人为了获取超级大国所谓的“安全庇护”,提出所谓“亚洲北约”的战略构想?在一些人看来,似乎只有美国挺身而出,亚洲安全才能得以保全,国家间制衡之术才是地区和平的唯一出路。
回顾近代以来的国际关系历史,确曾有过以在“权力天平上添砝码”的均势外交盛行的时期。那时候,各国以求势力相对稳定为目的,认为只有牵制他国才能让本国的独立和领土安全获得保障。其实质,就是“相互遏制论”。值得注意的是,最早实践均势外交的欧洲大陆,早已用宽容的和解意愿与超越零和博弈的决心,在二战后率先走出了“均势——称霸——均势”的循环圈,开启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时代进步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以相互遏制的“均势”方法换取本国安全感的陈旧观点,同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格格不入。零和博弈的旧观念、旧方式不可能应对和解决人们共同面对的挑战,搞拉帮结伙的均势政治不可能给地区带来和平与发展。当今亚洲,需要的是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意识,这才是更持久、更强劲、更坚韧的地区国家间关系的真正基石,这才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得以持续的基本保障。
亚洲联通世界,亚洲的安全、稳定和繁荣,理应为包括亚洲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所期盼。正因如此,正确认识亚洲形势,摆脱零和思维羁绊,积极贡献建设性力量,是亚洲各国、亚洲各伙伴国义不容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