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俗话说“功夫在诗外”。讲好中国故事,要关注他人,关注时代,关注世界。当前,“一带一路”设想为我们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和载体,我们应当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认真研究和提升我们讲故事的能力。
一是超越“讲”。要学会问,学会倾听,听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需要、期待,然后探讨如何满足这些需要、期待,表明“一带一路”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激发对方听我讲的兴趣,才能有针对性地讲,更好地与对方互动。我们常常说国际舆论场“西强我弱”,其实“为而不争,故莫能与之争”。要避免陷入中西二元对立、“老大-老二”陷阱。若只盯强者,老是想着迎头反击,往往容易引起周边疑虑,吓怕弱者,正好上了人家的当。
我们应强调“一带一路”作为合作倡议与国际公共产品对世界的贡献——世界上有9亿人没有用上电,光印度就有3亿,而“一带一路”推动电网的互联互通,帮助他们脱贫致富。这比急于去辩驳“一带一路”不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效果要好得多。
二是超越“中国”。只有对你感兴趣,才对你的国家感兴趣。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讲好自己的故事,要以个人魅力折射中国魅力。中国人自古有天下担当,需超越中国,关注他人,善交、广交朋友。世人对中国,日益好奇,但好奇之外是疑问——中国成功对我意味着什么?唱红中国,老外可能比我们还大胆、还起劲儿,韩国的《超级中国》、美欧的中国纪录片就是很好例子。
“一带一路”故事应少强调中国——“丝绸之路”概念就是德国人提出来的。少强调张骞、郑和,要强调古丝绸之路是各国共同打通、维护的,“一带一路”的魅力就在于激发了文明古国的往日辉煌,共商、共建、共享21世纪丝绸之路,达到共同发展、共襄盛举的目标。
三是超越“故事”。中国故事是多方面的,既有成功,也有教训,关键是故事背后的“道”。“道”在,自信在。超越自信,养成自觉,关键在讲好中国故事之道。不只是我自豪我自信,关键还得让别人自信!鼓励他们走符合自身国情的道路。与其抱怨“有理讲不出”,不如倡导“有道来分享”。中国故事是解决发生在中国的世界性问题,与其他国家的故事具有共通性。讲好解决人类共同或类似问题的中国道路、中国智慧之外,更侧重讲“我行,你也行”,“我错,你不要错”。外国人不只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听众,也可成为讲中国故事的主人。
实现这三个“超越”,“一带一路”故事就可以放在国际层面讲,体现对联合国发展议程的贡献,体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的前期贡献,表明“一带一路”激发了欧亚大陆互联互通的百年梦想,推动梦想成真。讲好“一带一路”故事,要多强调“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尤其是命运共同体理念,以此引领21世纪国际社会价值。一句话,从“我的”转化为“我们的”,才是“一带一路”传播之道。(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教授)
毛晓刚:用世界语言来引导正确的“中国观” 2011-01-21 |
钟 声:中国有能力讲述好世界的故事 2011-08-09 |
人民日报:改革,令世界期待的中国故事 2014-02-11 |
两会书写丰满真切的中国故事 2014-03-04 |
冯春海:“公共外交时代”要学会讲故事 2014-04-08 |
支振锋:《中国超越》讲述奇迹背后的政道法理 2014-09-23 |
殷陆君:让“中国故事”讲得更精彩 2015-01-05 |
钟 声:创业潮中感受中国梦 2015-02-27 |
把握对外传播的时代新要求 2015-07-01 |
顾海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 2015-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