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国际-正文
环球时报:英法德相继示好,中国投桃报李
//www.workercn.cn2015-10-27来源: 环球时报
分享到:更多

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左)、法国驻华大使顾山(右)

  德国、法国驻华大使26日联名在人民日报上撰文,并且打出标题“德法是中国在欧盟的核心伙伴”。两国大使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奥朗德将于本周和下周先后访问中国。由于他们的访问紧跟着英国盛情接待习近平主席,并宣布同中国进入“黄金时代”,这种时间上的巧合鼓励了舆论的一种联想:德法在与英国竞争同中国的友好及合作。

  中国人当然不应当陶醉在被欧洲大国竞相交好的优越感中,中国同欧洲的关系远非像这几次高访密集出现(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正在中国访问)给人的印象那样简单。不过与2007、2008年德法领导人带头会见达赖时的情形相比,今天中国在中欧关系中的主动性有了历史性变化。英法德领导人在半个月时间里先后与中国领导人在正式访问中见面,这的确有一些“巧合”之外的东西。

  《纽约时报》等美国媒体不断斥责、嘲讽欧洲国家为同中国发展关系而“放弃原则”,减少、回避就人权之争批评中国。全世界都看得很清楚,美国人的不爽和愤怒有相当一部分源于他们无法克制的嫉妒心。欧洲以比华盛顿大得多的决心发展对华关系,如果把世界看成一个零和格局,这会带来后者多重的失落感。

  然而如果中国因为新局面的出现而洋洋自得,那么我们自己的对欧心理就会变得脆弱。美欧关系没有那么糟糕,英法德对同中国合作的竞争也未必就像这两天媒体谈论的那样绝对。中国同整个西方的关系仍隐含着种种变数,我们的主动性并不牢固。

  因此中国需认真对待欧洲的每一个大国,英法德都“很重要”,它们都有一些能称为“最”的资本。对它们竞争发展对华关系,我们不能太当回事。应把它们各自都当成“唯一的”,以厚礼相待,给予大国之尊。

  德国对华出口占了欧盟对华出口的40%以上,中德经贸稳,则中欧合作大局稳。德国视中国为战略合作伙伴,对其他欧洲国家颇具示范意义。

  法国是中国在欧洲的老朋友,它是西方最早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对中国产生过诸多影响。中国国企过去叫“国营企业”,受法国的启发,改称“国有企业”。中国上世纪70年代最早从法国引进成套石化设备,80年代又从法国最早引入核电技术。这次中国公司参与英国核电项目,实为法国公司中的标,1/3分给了中国公司。

  尽管过去有过英法德三国之一同中国搞僵,其他两国借机扩大同中国经贸合作的情况,但中国真正应当争取的是促使三国之一与我形成高质量的合作突破,从而带动另两国主动升级对华关系的水平。只要英法德都持积极的对华关系态度,就将对美日对华策略形成牵制,中国撬动整个西方世界就有了得力杠杆。

  欧洲是西方世界很有分量的部分,欧洲社会对价值观的态度常比美国还保守,中欧关系全面发展,经济是最有力量的引擎。中欧关系在深刻地告诉我们,发展经济会有大量外围效果,其对塑造软实力也不可替代。很多让我们当下一筹莫展的事情,有可能随着经济成果的不断积累逐渐自行淡化,出现戏剧性的柳暗花明。

  默克尔已是中国人的老朋友,奥朗德也已访问过中国。中国民众喜欢他们,也欣赏他们的国家,这一点应当让两位领导人知道,并让他们国家的人民知道。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