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当地时间12月4日,土耳其出动了营级规模的坦克与装甲车部队“进入”了伊拉克北部并开往摩苏尔。对于这次行动,土耳其官方给出的第一个说法是土耳其进入伊拉克北部并非毫无根据,而是曾与伊方存有协议,即在伊北部训练逊尼派部落武装打击“伊斯兰国”。另外,土耳其也给出了第二个说法,即,已事先向美国和其他联军国家通知了这一部署。
对于第一个说法,伊拉克官方称之为“谎言”,强调“派军一事,伊拉克没有任何信息,与土耳其之间也不存在任何商定。”然而,这一出土伊两国上演的中东“罗生门”,根据逻辑推测并不难做出研判。自萨达姆政权被美国推翻后,伊拉克逊尼派的政治影响力陡降,从伊拉克此后的历任总理都属什叶派可见一斑,而“伊斯兰国”脱离基地组织并迅猛发展也恰是在萨达姆政权被推翻之后,所以从逻辑上来看,什叶派当权的伊拉克政府,应该不会与土耳其有一份所谓的扶植逊尼派打击“伊斯兰国”的协议,因此可以断定土耳其的这次军事行动应该事先并未与伊拉克政府商定。更关键的是,土耳其也并未向外界展示土伊之间的这份协议,来强化并证明第一种说法。从经验的角度来看,未与一国合法政权事先商议即自行实施进入该国的军事行动往往不会是善意的举动。伊拉克此前早已强烈表达国反对任何外国军事力量在伊拉克的存在和部署,并多次拒绝与世界和地区大国签订类似协议,但土耳其仍执意于“帮助”伊拉克的这种匪夷所思的行为,只能说明土国在这件事情上夹带了更多的私货。一个显见的事实是,如果土耳其意欲真正打击伊斯兰国,其北约成员国的身份完全使其有资格也有条件加入美国主导的国际联军进行集体行动(但遗憾的是,美国方面已表示土耳其在伊拉克的军事部署并不属于联军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行动),但最终土耳其却选择了令国际舆论大哗的“单边行动”,这种行为也引发坊间联想猜测土耳其这只大张旗鼓“看得见的手”究竟意欲何为?而据第二种说法来看,土耳其在提前知会美国和联军国家的前提下,才决定在伊拉克进行军事部署,这说明美国已经默许了土耳其的此次行动,那么隐匿在幕后的美国这只“看不见的手”又说明了什么呢?
看得见的手:土耳其的大国迷梦、对欧投名状和偏执领导人
一方面,当前土耳其的对外政策是“脱亚入欧”加入欧盟,但因其伊斯兰身份相比欧洲国家身份的异质性,遭到了欧盟发动机德国的明确反对,因此入欧进程陷入停滞。身份的异质性也反映在土耳其在北约中的尴尬地位,作为北约中唯一的伊斯兰国家,文化差异使得近些年北约对土耳其的关注度逊于原属苏东阵营的中东欧国家。这两方面的原因导致土耳其想要通过“秀肌肉”的方式来彰显其对北约的战略意义和对欧盟的价值观意义,抑或说土耳其很想利用各种机会递交“投名状”献媚于欧盟和北约。另一方面,土耳其目前在全世界穆斯林国家中发展状况最好,加之近年以来在伊斯兰世界中的威望与日俱增,其意欲恢复当年横跨欧亚非的地缘政治影响力,极力重温奥斯曼帝国时代的迷梦和荣光。再次,土耳其这个世俗伊斯兰国家中的领导人埃尔多安,职位从总理换到总统,不变的却是他本人所具有毫不妥协的强硬性格和宗教狂热情绪。例如,埃尔多安在国内政治领域大胆改革军队,限制军方权力,使得自国父凯末尔以来土耳其军方享有的保障国家世俗化重要基础的美誉已名存实亡,这也是最近10年以来土耳其政治生活逐渐伊斯兰化的原因。埃尔多安也曾因公开诵读带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色彩的诗而获罪,在土耳其这个世俗国家里,埃尔多安却是公认的宗教狂热派。
在前两个因素发酵下,握有“一箭双雕”把握的土耳其介入了叙利亚内战。推翻巴沙尔政权,既可以增大土耳其成为主导中东的地区大国的可能性,又可以显示土耳其对北约和欧盟的重大战略价值,提升其在北约中的地位或亦可为申请加入欧盟造势。然而,2015年10月以来俄罗斯出兵帮助叙利亚巴沙尔政权打击伊斯兰国和各种分裂势力的军事行动却扰乱了土耳其的如意算盘,使土耳其“一石二鸟”的计划正在落空。在领导人埃尔多安个性强硬的第三个因素发酵下,蓄谋多日的土耳其悍然击落了俄S-24战机,但这一招不仅没有达到目的,还伤及自身,导致俄罗斯对土耳其实行了一系列诸如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制裁与报复。进而,埃尔多安三番五次强硬地对俄罗斯隔空喊话,迫使俄罗斯公布了能证明土耳其与伊斯兰国进行石油交易的证据,土耳其的国际声誉也遭受重创。为了转移国际视线,也为了扩展新的战略空间,土耳其便转向了伊拉克。
埃尔多安应该也意识到,在叙利亚问题上与具有反恐正当性的俄罗斯进行纠缠博弈总归是不明智的,美国在此问题上形式上的中立与欧洲国家实质上的疏离,迫使埃尔多安以表面上支持打击伊斯兰国为名,顺势转向伊拉克。这也并不能排除在土耳其与伊斯兰国在叙利亚的石油交易被俄曝光以后,土耳其出兵被伊斯兰国占领的伊拉克摩苏尔地区是为了保护伊斯兰国,也不能排除土耳其此举
可能是为培植当地与土耳其关系向来较好的库尔德反政府武装,趁乱削弱伊拉克政府的力量,加强土耳其在中东的影响力。
看不见的手:美国意欲重夺中东主导权
中东地区一直关涉美国的国家利益,对美国而言,控制中东的一大原因在于控制其丰富的石油资源,这也是握住世界经济命脉的捷径。既为美国经济的优势地位提供保障又能借此获得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而目前美国在中东地区尤其是在阿拉伯国家之间的战略目标,就是维持一种“有限度的混乱”,使之拥有在中东保持军事存在的借口从而得以继续控制石油资源。另一方面,在奥巴马第一任期内重返东亚战略的对冲下,美国对中东地区的关注度相较于前几任美国总而言是下降的,在此期间美国实现了陆续从伊拉克撤军,但同时,奥巴马任上并没有放弃改造中东的计划,强调打造民主政权使更多的国家发生政权更迭是其任内不变的目标,推翻叙利亚的巴沙尔政权便是奥巴马政府命定的目标。所以美国对于伊斯兰国势力在阿拉伯国家间的纵横捭阖般的搅局,实则怀抱一种乐观其成的态度,尤其当伊斯兰国势力进入叙利亚与巴沙尔政权对抗之后,美国便可以置身事外,对叙境内的伊斯兰国和其他分裂势力进行暗中援助即可。2014年美国对伊斯兰国空中打击的出工不出力就足可以说明这一点,因为按照正常的逻辑来看,以美国的军事实力打击伊斯兰国只会比俄罗斯更强。
而自从俄罗斯出于自己的战略利益加入战局,沉重打击了叙境内的伊斯兰国势力,并有“灭绝”伊斯兰国之势,而且还趁机打击了叙利亚其他反对派,极大稳固了巴沙尔政权后,美国的这一战略计划彻底被打乱了,不仅如此,俄罗斯与伊拉克、叙利亚、伊朗三国有因为共同的敌人而走向四国结盟的可能性,如若实现则将极大改变中东的实力格局;同时欧盟与俄罗斯也有形成潜在的中东反恐联盟的可能性,这一切都可能会使俄罗斯获得对中东的主导权,会有将美国影响力排除出中东地区的可能,但美国在道义上和现实中又无法正面阻止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反恐行动”(俄罗斯打击恐怖主义这一人类公敌的行为无疑具有巨大的合法性,美国若不想丧失其道义性就不能阻止俄罗斯的行为),所以美国这时需要一国来牵制俄罗斯,同时分化北约与俄罗斯联合反恐的趋势,这时土耳其因自己的战略利益需要选择充当了这一角色,但很明显土耳其击落俄战机的做法并未达到“理想效果”,反而使得俄罗斯借机在叙利亚部署了更多军事力量,加大了打击伊斯兰国和其他反对派的力度。由是,美国在叙利亚碰了硬钉子便进行战略转向,于12月1日宣布要派特种部队前往伊拉克打击伊斯兰国(笔者注:叙利亚境内的伊斯兰国据点已被俄罗斯消灭了大多数,但伊拉克在美国的施压下还未敢邀请俄罗斯援助其剿灭境内的伊斯兰国实力),希望借反恐重新介入伊拉克、介入中东,以宣示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存在,并抵消俄罗斯在该地区可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但此举遭到了伊拉克的拒绝,于是土耳其便再次充当了美国的马前卒。
从土耳其对美国亦步亦趋的动作来看,美国才是包括土耳其出兵伊拉克行动的幕后之手,这只看不见的手,为了达成不便昭告天下的“重返中东”之目的,而最终选择了土耳其作为其战略先导和代理人,亦正如文章开头土耳其人所承认的那样。
土耳其在11月上旬对俄罗斯和伊拉克两次有失道义的做法,有其强硬的领导人渴求地缘政治影响力和对欧献媚的考量,这是一只外界可以看得见的手;但以土耳其的国力来衡量,尚不足以使之做出甘冒战争风险的边缘决策,以土耳其的声誉得失来衡量,也不足以使之做出甘冒丧失国际信誉的挑衅,这只能解释为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火鸡”背后的操控。对于原本就局势错综复杂的叙利亚和伊拉克局势而言,土耳其的介入究竟会引发何种中长期效应,是仍待观察的命题。
国际随笔:困境中的“反伊斯兰国联盟” 2014-10-20 |
困境中的“反伊斯兰国联盟” 2014-10-20 |
困境中的“反伊斯兰国联盟” 2014-10-20 |
崔 珩:俄罗斯借叙利亚难... 2015-09-24 |
国际随笔:加大介入叙危机力度,俄有深意 2015-09-28 |
加大介入叙危机力度,俄有深意 2015-09-28 |
加大介入叙危机力度,俄有深意 2015-09-28 |
张敬伟:不再莽撞,俄罗斯... 2015-11-03 |
孙兴杰:土耳其击落俄罗斯战机,是擦枪走火吗 2015-11-25 |
张敬伟:土耳其成为中东反恐的麻烦制造者? 2015-12-09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