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12天的巴黎全球气候大会,有惊无险。在“拖堂”一天后,终于达成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全球性协议。12月12日,伴随着着法国外长、巴黎气候大会主席法比尤斯在大会上落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200个缔约方通过了新的全球气候协议,协定将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
巴黎气候大会前夕,氛围不错。经过一场连环恐袭的法国,也亟需通过达成有约束力的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全球协议,为法国提振信心。与会各国领导人,也都抱着达成协议的共识而来。包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总统奥巴马,作为世界上碳排放最多的两个国家,早在去年年度和今年年中,两次发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对于节能减排释放共同承担责任的共识。会议即将结束时,奥巴马总统又分别和中国、巴西、印度等新兴市场的国家领导人通话,希望在巴黎能够弥合分歧,达成节能减排的共识。
结果让人满意。有媒体评论,这次人类抓住了“拯救自己的最后一次机会”。此论或有些耸人听闻,但却体现国际社会对人类解决共同面对的环境问题的愿景和期冀。地球村时代,人类意识到共同的生存空间,并不那么广阔,甚至还有些狭小。因而,拯救地区,就是拯救人类共同的家园--也许还需要更多的科学数据支撑,来证明碳排放是否会造成地球升温。但是世界各国减少节能减排却折射出全球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感。
不过,世界发展是不平衡的,因而全球如何节能减排,必须有约束性的量化标准和路线图。从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确立的“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到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再到美国和加拿大退出议定书,以至于随后全球气候谈判陷入僵局。问题的关键在于,随着新兴市场碳排放的增加,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也要承担更多责任。发展中国家则要求发达国家提供帮助发展中国家更多资金,以帮助发展中国家使用更清洁能源。
经历几番波折,2020年全球技能减排的路线图变得混沌一团,难以达成共识。在此情势下,中美、中法乃至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巴黎峰会前做了一系列工作,主要碳排放国家,在经历多年的争吵后,在巴黎大会达成有约束性的协议有了最大公约数。
但是在协议的袭击方面,与会各成员国依然为了各自利益而博弈。据悉,本次巴黎大会,出现了包括“伞形集团”、“小岛国联盟”、“77国集团和中国”等众多的结盟,为各自共同的诉求发声。譬如新加坡、南太和印度洋中的一些岛国,坚持要求全球温度控制在1.5°C,他们的理由很简单,全球温度升高导致的海平面升温,直接影响这些岛国的生死存亡。而这,显然要比以往都难以达成共识的温控2°C的目标,更加苛刻。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除了坚持发达国家承担更多责任,还“钱”的问题,即发达国家除了兑现哥本哈根会议上发达国家在2020年援助发展中国家1000亿美元的资金,而且要在2020年后继续援助。发达国家,则希望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这样的经济发展迅速、碳排放高的国家,承担发达国家同样的责任和义务。但是中印等国,则坚持“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
过程很复杂,结果很满意。主要原因是中美欧日和印巴等国,节能减排已经不仅仅是为了抽象的人类道义,也攸关具体的本国利益。譬如中国,节能减排已经成为破解粗放发展和解决雾霾天气的当务之急。而且,奥巴马总统和小布什时代的国策思维也有根本不同,奥巴马执着于清洁能源和环保经济。碳排放大国在节能减排上有共识,且愿意在节能减排上有所作为,这是巴黎气候大会能够达成共识的主要原因。事实证明,中美两国元首在会议结束前的“热线”联系,确为巴黎全球气候大会达成协议起到了促进作用。
按照最终达成气候协议,国际社会将“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幅度需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作为目标,并为把升温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而努力。2020年后,各国将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发达国家将继续带头减排,并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帮助后者适应气候变化。更重要的是,协议也规定了面向未来的动态调整计划,即从2020年后,每5年将有一次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总体盘点,以帮助各国提高行动力度。
协议令人振奋,巴黎也完成了拯救地球的重要使命。但是全球节能减排的未来之路依然不平坦,协定要成员国的立法机构批准才能生效。这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也不排除有些国家“后悔”而退出。但不管如何,巴黎协议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成果,代表着各主权国家在节能减排上的共识。即如法国奥朗德所言,虽然份协议并不完美,但达成协议的这一天(2015年12月12日)将被写入历史,成为对全人类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天。
一旦单双号限行也不灵了怎么办 2012-10-18 |
中国“创新发展”应对气候变化 2015-11-30 |
中国的大国智慧和担当 2015-12-01 |
气候大会,我们不能“等风来” 2015-12-01 |
董战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有态度 2015-12-01 |
宋胜男:巴黎气候峰会上的“中国态度” 2015-12-01 |
青 平:一诺千金,气候大会上的“中国典范” 2015-12-01 |
打赢全球气候治理硬仗需要强制力 2015-12-04 |
钟 声:引领全球气候治理的中国作为 2015-12-08 |
北京晚报:以旧换新 适可而止 2010-04-28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