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国际社会当携手同行,只有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真正迈向清洁美丽的世界
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清洁美丽的世界,当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依托和归宿。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回望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技术的飞速进步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而粗放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和对自然肆无忌惮的掠夺,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发出的警告:“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在人类发展史上,特别是工业化进程中,因为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而受到的惨痛教训比比皆是。
气候变化带来的现实威胁近在咫尺。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一些传染病加速传播……2016年,因突发性自然灾难而流离失所者多达2420万人,是冲突和暴力所造成的人数的3倍。全球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近日公布的报告指出,在2000年至2016年间,气候灾难增加了46%,而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比此前人们想象的还要严重。世界气象组织指出,2016年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达到80万年来的最高水平,2013—2017年已成为有记录以来最暖的五年期。
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共同的任务。新一轮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日前在德国波恩结束,中国作用备受瞩目。坚定落实《巴黎协定》,信守减排承诺;建立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倡议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促进全球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中国正“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中国有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历史文化传统,如今对生态文明建设又有更深入领悟——“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中国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动绿色转型,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低碳发展之路。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经济发展不应是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应是舍弃经济发展缘木求鱼。创新发展思路,解决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问题,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的将是新的增长点。近年来,中国在能源转型方面成就显著:水电、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均居世界第一,核电在建规模为全球首位。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产能合作、南南合作等平台,中国积极推进与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能源领域的合作。英国剑桥大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彼得·诺兰认为,中国不仅找到了自己的发展道路,也为全球性的可持续发展找到了一条道路。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国际社会当携手同行,只有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真正迈向清洁美丽的世界;只有在清洁美丽的世界,人类文明才能愈加精彩。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