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些非洲及西方媒体炒作所谓非洲公民在广州遭“不公正”对待,渲染到“中国歧视非洲人”甚至借疫情防控对在华非洲人搞“种族主义”的高度。尽管中国外交部、中国驻非使馆和非洲驻华大使都迅速发声,驳斥不实报道、澄清事实真相,中方历来反对任何针对特定人群的差异性做法,对任何歧视性言行持零容忍立场,但一些指责中国、没有前后文的视频仍在Twitter、WhatsApp等社交媒体上扩散,造成很不好的影响。
笔者本人也在微信朋友圈里收到过类似视频,有一些相熟的非洲学者朋友也对视频信以为真,感叹问题的“严重性”。而一些在非洲从事投资经贸合作的中国商人及华侨华人,近期更是明显感受到所在非洲国家“舆情”上对中国人的不友好甚至“敌意”。
自疫情暴发以来,国际舆论场上的风云变幻一点不亚于新冠病毒变异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所谓中国对在华非洲人搞“种族歧视”的这一波舆情风暴其实并不是孤立的个案,而是美国等反华鹰派幕后势力舆论围堵中国的一部分。这些恶意舆论目的就是要把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的责任嫁祸给中国、并顺带抹黑和破坏中非友好合作,把中国在非洲的存在“挤出去”。
事实上,中非抗疫合作乃至整个中非关系如果因此受挫或被迫停滞乃至倒退,受伤受损的当然首先是中非双方政府、企业与人民,获益和鼓掌的则是那些一直就对中非关系日益紧密不满、妒忌和有“酸葡萄心态”的某些西方媒体和政客。
当我们仔细甄别这些对中非携手抗疫的抹黑言论时,不难发现,除了一些不明真相的非洲自媒体在转发和报道外,在幕后和前台都格外积极的还有美国的媒体及官员。如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称,“(广州)的事情向非洲人印证了,中国是一个非常种族主义的地方”。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甚至说:中国对非洲的排外情绪令人遗憾却不令人意外。只要看看中国在非洲参与的项目,都会看到这种虐待、操纵行为。中国对非洲的承诺从未兑现过。中国在疫情期间如此对待非洲人尤其是(非洲)学生,这清楚地反映出中国与非洲所谓“伙伴关系”的实质。
后者的攻击真是赤裸裸地,毫不遮掩,从单纯评论“广州事件”扩大到“中国在非洲参与的项目”,然后再迅速拔高抨击“中非伙伴关系”的“实质”。这种以一带三“三级跳跃”的做法恰好让世人看清了他们挑拨中非关系的真实用意。
有人说,在解决了“挨打”和“挨饿”问题后,当今时代我们需要解决的是“挨骂”问题。这道出了打赢“舆论战”在中国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从此次中非关系舆情风暴中可以看到,眼下构成挑战的主要是各种社交媒体和自媒体。在非洲民间,它们传播速度快、缺乏资讯审查机制、受众群体广、影响力不断增大,因此我们在“社交舆论战”中也需要有的放矢:
一是保持在官媒和传统媒体上展开反击,做出针对性的澄清批驳;二是可制作相关短小精悍的视频,通过自媒体和社交媒体传播出去。搞好中非民间的团结,除了加强经贸合作以外,也必须高度重视舆情建设,打好打赢“社交舆论战”。
我们相信,中非相互支持和患难与共的全天候伙伴关系,已经在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长河中经受了一次次风雨的考验,不会因为个别舆论与政客的拙劣表演就“出现危机”。相反,中非友好与团结合作在这些考验中将不断加强和升华。
(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国非洲研究院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