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已称得上有史以来首次全球同时面对的同一卫生健康危机。相信人类终将战胜疫情,但世界再也回不到疫前的样子。突如其来的危机影响了各个国家、企业、家庭乃至个人。不少国家大大减少对外人员联络,全球产业链被迫中断,商业个体苦苦挣扎,就业机会大大减少……经济、社会、安全等各领域都面临空前压力,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遭遇巨大冲击。
回顾历史不难发现,人类经历的所有变化,无论社会层面的宏观变化还是个人层面的微观变化,无非来自两个方面:或是出于宏观环境所迫,或是出于主观意识改变。这次疫情无疑将迫使人类对现有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做出某种改变,比如为了自身发展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方式将有更大改变,再如现存的低效国际治理体系也要改变。更根本的,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可能都会有所变化。
展望未来,各国应共同努力作出以下改变。一是汲取这场疫情带来的教训,真正推动全人类共同健康安全或“人人健康”(HEALTHFORALL)。1978年世卫组织(WHO)发表《阿拉木图宣言》重申健康是基本人权,而“获得尽可能高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社会目标”。当时,WHO还呼吁关注“世界各国之间,尤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巨大健康水平差距”。
但40多年过去了,世界各国究竟取得多少进步?以印度为例,每年都有数十万新生儿因痢疾和肺炎而活不到一岁,仅污染就造成250万婴儿先天死亡,各种残疾婴儿比例占新生儿比例高达2.68%,而残疾人占印度总人口的比例也达到2.21%。相对于印度,发达国家面临的则是不断增高的医疗费用,很多中产阶级都难以负担,更不用说穷人。
二是国家都应确保人民健康安全。国家安全的前提和基础是人。因此从国家安全战略着眼,国家也应努力为全体人民健康创造条件。1978年WHO的宣言还称:“只要更好、更充分地利用世界资源,2000年前实现人人健康的目标是可能的”。但过去40多年,环顾全球,不少国家在对外战争、干预地区局势等方面的花销可谓慷慨,但却轻视健康卫生领域的投入,以致在新冠疫情袭来时难以尽快出台有效措施,医疗体系等各方面都跟不上。
就在本月初,联合国秘书长呼吁各国都拿出国民收入的10%来应对新冠疫情,但这一目标的实现要求各国调整财政支出分配,甚至要求某些国家将过去用于军事的过度开支转至卫生健康领域,包括科研、购买防护物资、完善卫生基础设施等等。目前来看,这个建议并不容易实现。
三是更加重视生态安全。人民安全和国家安全均以生态安全为前提。过去人类为了经济增长等破坏环境,这反过来对人类自身生存也带来威胁。已有大量证据表明,破坏环境是造成世界范围内疾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
印度圣雄甘地曾说,“印度不应学习西方工业化的作法,否则地球资源将会大大减少”。当然,这并不是说人类应退回到工业化前的阶段,而是说应利用科技减少自身发展带来的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一个可喜的趋势是,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基因工程等均可有力协助减少对地球生态体系的破坏。过去的物质主义、消费主义、个人主义都会因这次疫情而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相互帮助支持,实现国家间、社区间乃至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快乐命运与共,才是这个世界存在的真正意义。
四是夯实和平解决国家间冲突与矛盾的信念。抗疫是一场全人类对抗新冠病毒的战争,各国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共同应对疫情威胁。其实除病毒外,人类面临的类似共同威胁还包括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等,道理一样。只要人类不放弃武力解决国际冲突,那么根据WHO的定义,人类就无法获得健康。
二战结束催生了新的国际体系,集体安全观成为重要理念之一。这次突发性公共卫生危机前所未有,但也危中有机。随着疫情蔓延,某些国家不得不结束或至少收敛最初那种自唱家歌的作法。以此为基础,疫情过后,世界各国更应思考如何合唱同一首歌。为了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和全人类共同安全,国际治理体系民主化必须加强。全球化不是要减弱,而是应在转型中加强。各国应携手并肩,共同医治受伤的世界。
(作者是印度知名学者、印度前总理瓦杰帕依的政治顾问、印度孟买观察家基金会前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