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动作不断的高考改革又动真格。日前,多个省市“不约而同”地将改革矛头指向英语,表示在明年高考中,将降低英语的分值权重,或者调整考试内容。
作为“铁三角”的核心科目之一,英语考试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发热议自在意料之中。尽管众说纷纭,但当前英语教学和考试方式已经步入误区,却是很多人共有的观点。
改革并非否定英语的重要性。全球每年新增的知识和信息中,有很大一部分以英语为载体。英语也是全球最通行的世界性语言。在全球化不断深化,我国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今天,英语的重要性自不待言。然而,重要并不意味着可以不讲方法、不计成本地推广普及。如果教学方法背离了语言规律,恐怕投入成本越大,效果越发事与愿违。
英语分值降低背后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应该如何开展英语教学。作为非母语的语言,英语对我们更多是一种交流工具。同任何工具一样,英语的核心功能是使用。它不需要高超智力,也不需要死记硬背,甚至不必深究语法,只要有相应的生活工作情景,有互相交流的需要,经过日复一日的练习使用,哪怕是智力平平、目不识丁的人,都能够熟练掌握。但如果脱离了使用,围绕考试去学习英语,那就是“纸上谈兵”的游戏。想通过考试来提高英语使用能力,无异于缘木求鱼。
更有甚者,连考试也非旨在测评英语的实际使用能力,而是为考试而考试。考试重读写、轻听说,重单词语法、轻实际表达,将活生生的语言,变成一道道标准化试题;将浑然一体的表达习惯,割裂为支离破碎的知识点。这种考试指挥下的教学,使很多学生学了十几年,依然听不懂、说不出,阅读写作一塌糊涂。英语考试改革,就是向这种应试教学亮起了红灯。
英语分值降低背后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应该花多少成本去开展英语教学。无论从占用课时,还是从耗费学生课余时间和学习精力来算,英语都是成本最高的课程之一。一门课程独大,意味着其他课程的教学资源受到挤压。在很多学校里,哲学、政治、历史、地理等等,甚至语文这些偏“软”的学科,都在强势英语面前相形见绌,面临被边缘化的窘境。其实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国民综合素养方面,这些学科的作用,一点也不比英语小。
更有甚者,投入如此巨大成本的英语学习,对不少人来说是“无用之学”。不少人生活中接触不到外国人,工作上无须使用外文资料,一旦离开学校,英语教材就束之高阁,单词语法就抛诸脑后。对他们来说,与其不计成本学习一门“无用”的语言,不如多花时间精力去提高个人素养,去掌握谋生的技能手段。降低英语分值权重,同时提高语文分值权重,就是通过高考指挥棒的导向,来缓解英语占用过多教学资源的现状,让各学科教学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英语教学和考试的积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同样,要解三尺之冻,亦非一曝之功。分值权重调整只是改革的开始,英语乃至整个高考的改革和完善,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