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许多科研人员宁愿蜗居在大城市,也不愿意在西部有个宽敞明亮的实验室!笔者近期听到了这样的无奈之语,也见到了这样的无奈状况。在中科院建于兰州的某研究所,近5年来,技术骨干或有较长时间工作经验的科研人员,离开的竟有50个。更为糟糕的是,这还会形成恶性循环:核心人员一走,核心项目马上就垮下来,可能导致项目撤销,到时候更没有人愿意留下来。
近年来,国家大力实施了许多支持人才向西部流动的政策和措施。这些优惠政策也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比如西部地区引入“百人人才”的入选条件中,对海外做研究的时间要求会短一些,这就吸引了一部分迫切想回国的人才,尤其是一批年轻的有潜力的科学家。
对留下来的科研人才来说,最吸引他们的,是西部独一无二的研究平台。在沙漠、干旱、冻土等研究领域,西部有依托特有自然环境发展起来的强大研究平台,因此不乏高层次海外人才加盟,甚至有发达地区的科研机构来“挖”也难以挖走。
但西部的人才留不住问题仍在继续,甚至这个老问题的原因还是老一套:研究人员总体工资和待遇低,甚至退休金也普遍低于发达省份。有些科研人员自己愿意前来,但最终却由于家属“绊”住了脚步,担心配偶的工作不好安置。有些则是因西部教育资源不如东部地区丰富,孩子上学、就业等各种发展的机会相对缺乏。“兰州留下人才的第一功臣是兰州姑娘”,这种说法至今还有耳闻,以及中科院“3H工程”(Housing(住房)、Home (家庭,指子女入学和配偶工作)、Health(健康))的提出,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尴尬的现实。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十多年表明,西部发展的关键在人才,瓶颈也在人才。尽管国家给了许多向西部倾斜的支持条件,但从整体情况看,支持人才向西部流动的力度仍然不够,落实依然不足。政策很多,口号很响,但是有部分并未落到实处。笔者在采访中也不时听到这些呼吁:各类竞争性科技项目、竞争性人才计划以及教育资源能否更大程度向西部倾斜?西部人才工资待遇能否增长一些?能否让西部共享一些国家大型科研仪器设备?
人才的“孔雀东南飞”现象,是普通人正常选择的结果。对科研单位而言,感情留人是一方面,但立足之本还在于加强科研平台的建设,用事业留人,同时也注意用待遇留人。对宏观把控的相关科技主管部门来说,在出台扶持政策之后,还需要抓政策落地、落实,给人才流向西部加点儿助推力,变“人才流失、发展受阻、对人才更无吸引力”的恶性循环,为“人才带动事业,事业招来人才”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