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刘 晓:种下亲近自然的“情感种子”
//www.workercn.cn2014-04-25来源: 重庆晚报
分享到:更多

  女儿写作文不知道桃花长什么样,妈妈干脆承包下20亩山地,让女儿和她的小伙伴们一起在认识自然过程中亲近自然——近日媒体报道了一则重庆网友“甜妈”创办农耕教育体验基地的新闻,众多网友纷纷点赞“有创意”。(4月24日 重庆晚报)

  “甜妈”真名叫甘霖,曾经当过高中语文老师,她在辅导上三年级的女儿作文时,发现女儿对自然界中的花草动物、瓜果蔬菜等缺乏感性认识,写这些题材无从下笔。这还不仅是女儿一个人的问题,找“甜妈”免费辅导作文的小朋友们几乎都有一样的障碍,“甜妈”由此萌生了办一个农耕教育体验基地的想法,让孩子种花种草、采摘瓜果,自己去领略大自然,基地办起来,立即大受欢迎。

  与其说“甜妈”此举抓住了一大商机,不如说是填补了一项教育空白。现实教育中,禾苗啥时抽穗、葡萄怎样挂果、蜜蜂如何授粉……孩子们要获得这些知识,不是看书本就是上网查,因为好些家长也不知道。特别是如今,网络搜索引擎无所不能,点点鼠标键盘,答案图文并茂。知识是容易学到,但在认知体验上始终隔着一层,看看如今中小学生作文中写到自然环境话题时,千篇一律、干涩空泛比比皆是,欠缺的就是一份真情实感。

  对我们身处的大自然认知模糊、情感淡漠,不止反映在许多孩子身上,在成年人的意识和行为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新闻报道中,私挖乱采、滥砍滥伐、开山毁林、涸泽而渔等等破坏环境行为时有发生,很多人对此习以为常、见怪不怪;扬子鳄、江豚等珍稀野生动物,在人类捕杀之下濒于灭绝,前不久发生的走私熊掌大案,查获上百只熊掌的画面让人触目惊心,这背后固然是经济利益驱动所致,但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稍有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感恩之情,那些“消费者”们又何以能安心下箸?

  在雾霾频发、土壤污染、水质危机等环境警钟频频敲响的当下,反思我们对大自然的情感淡漠实有必要。只顾一味索取、不懂珍惜回报;只求一己之利,不顾子孙后代的生活行为方式,其背后,大多有着对自然“情感教育”的缺失,因此,在全社会、特别是下一代心里种下对自然友善、尊重、感恩的“情感种子”才更为急需。在这方面,我们也该向“甜妈”学学,当孩子问及感兴趣的自然话题时,家长不妨多带他们走进大自然,在实地体验中,一同发现大自然的美好,体会珍惜环境的可贵,大人和孩子一同“补课”;对学校来说,也别把自然教育单纯当做灌输知识、应付考试,或者把接触大自然仅限于一年两次的春游、秋游,不妨通过远足、郊游、野营等方式,让孩子们涵养身心、塑造性格、懂得感恩,这方面,大自然本身就是一本最好的教材。

  “不知道桃花长什么样不重要,只要知道会解函数题、会做英语卷就行了”——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该摈弃了,要知道,与学校里的考试相比,如何与自然相处,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将是一场伴随终身的考试。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