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据媒体报道,北京市丰台区今年将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教育学院、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合作办学,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共同打造南城教育高地。另外,丰台区将在4年内建成20个教育集团,通过整合新建、配套接收和原地扩建学校的方式,新增学位近4万个。
从以上新闻中,大致可以看出丰台区教育集团办学所呈现出的一些外部特点,如从4年内建成20个教育集团的信息中,足见集团办学的规模之大;从与相关合作机构来看,也可以看出未来丰台区的教育集团发展所具备的充足的智力支撑和科研优势;从与高校附中的合作办学来看,则可以看出丰台区教育集团发展所借助的品牌优势和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集聚的力度;从具体的办学形式和模式来看,也能够透视出教育集团的“资源集中”,“一步到位”的多种一贯制定位以及各种与科研机构合作所先天具有的实验性的定位等等。可以看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共同打造南城教育高地,大规模扩大优质教育供给是丰台区政府的重大举措,是对丰台地区老百姓的实现教育优质均衡的郑重承诺。
丰台这则新闻的核心内容是集团化办学,笔者想从集团办学的角度,特别是针对中国基础教育办学中的一些问题,谈点想法。
如果要对中国基础教育的问题进行诊断的话,从整体上来看,恐怕“断裂”与“缺少连续性”是最主要的瓶颈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呈现出的“各管一段”的办学特征,导致人才培养中“成长链”的断裂,整体上缺少“一体化”和“连续性”。“各管一段”的办学状态,带来的是缺少人才培养的长程设计,要么上学段的学习内容下放到下一学段,以是否升入上一学段的升学率、升重率来评价下一学段的办学质量,导致学生在不同成长阶段中的独特需要遭到忽视甚至压制,为了升学忽视学生其他方面的全面发展是特别突出的问题。
从与集团办学相对的“单体校”办学来说,资源使用割裂,特别是在课程开发中,由于“单体校”本身的限制,在课程资源的集聚,课程开发的弹性空间方面都有着自身的困难,发挥集团办学中的差异化策略,发挥集团办学资源配置的规模效益,特别是在集团内利用体制机制优势,有效配置资源以及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等,都是单体校难以做到的。集团办学的高效配置资源,有效整合课程开发资源,发挥集团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优势,促进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纵向和横向的选择性和差异性发展,有利于针对个别学生提供更多的课程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由于集团办学的多机构性,可以从适合各学段学生特点出发办出特色,同时,也让多种特色办学,特别是特色课程资源惠及集团内所有学子,这也是教育集团区别于企业集团的不同之处。
从报道中还可以看出,丰台地区的教育集团办学,在体制机制改革上也有文章可做。比如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探索,对于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也可能提供有价值的经验。
当然,集团办学本身也有着自身局限性。比如,由于规模化办学,极容易提高办学的管理成本和谈判成本;集团办学本身的同质化、科层化有可能带来负面作用;多种机构之间的文化融合包括高校学术文化与行政文化;科研机构的科研文化与学校办学的专业文化;优质学校的优质文化与地方区域的本土习俗文化等等都存在着差异和冲突的可能。如何快速度过磨合时期?如何快速度过初建校实所遇到的一般问题,诸如考试升学质量的保证;特色定位和特色创建;优秀骨干教师培养的周期等等都是集团办学所遇到的现实问题。
应该说,集团办学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办学新现象,最早在民办教育中得到发展,涌现出了诸如南洋教育集团、中锐教育集团、万里教育集团、东亚学团、新纪元教育集团以及建平教育集团等。后来吸收集团办学的经验,杭州进行了全市性的“名校集团化”实现教育均衡化的实践。对于丰台区来说,如何在吸收已有集团办学中的经验和教训基础上,发挥集团办学优势,克服集团办学的弱点,走出集团办学的“丰台道路”,是丰台区面临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