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教育文化类节目坚守文化人的本真,是一种社会责任,更是一种社会担当。
大型语言文化类节目《我爱汉字美》近期在上海教育电视台热播。以“规范汉字使用,探寻文化之美”为主旨,提倡“在辨析中体会汉字的魅力,在生活中寻找汉字的乐趣”,为中学生搭建了一个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略汉字优美文化、挥洒才情、比拼学识的赛场和舞台。
在多元经济、多元价值并存的当下,教育应该也必须发挥正能量。社会进步靠正能量推动,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国民素质的提升,同样要靠正能量的滋养。当今,文化艺术领域娱乐至上之风弥漫,在这种情况下,发挥正能量尤为重要。教育文化类节目坚守文化人的本真,是一种社会责任,更是一种社会担当。
大众媒体文化对社会群体,尤其对青少年学生有相当明显的引领作用。比起文字媒体,电视、手机的传播作用要强势得多。电视的声、光、形对未经生活历练的青少年来说,更具吸引力,更有冲击力。它不仅强烈地刺激青少年的感官,更值得重视的是一些演播的内容作用于他们的思想与心灵,影响他们的追求,左右着他们的价值取向。因而,媒体引领什么,向哪个方向引领,心中须有衡量的准绳,不能只追逐经济价值,更不能见利忘义。几年前一些低级娱乐节目曾风靡一时,有些学生被搅得心醉神迷,企盼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甚至有的弃学弃家,弄得家长不堪其苦。教训沉重,不可淡忘。至今,从一份调研材料看,青少年学生心中喜欢的偶像48.6%是歌星、影星,崇敬的科学家偶像仅占5.8%,而将道德楷模作为心中偶像的更是可怜,仅占1.4%.这不得不引起我们警惕和深思。媒体当然可以传播娱乐文化,但不能陶醉于低俗,而是更有责任弘扬励志践行、振奋精神的健康文化,弘扬情趣高尚的高雅文化,撒播做人的良种,撒播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希望。
要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首先就得珍视我们自己的母语——汉语言文字。汉字是文化的传承,它是中华文化的地质层,记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它本身就是精妙的文化,智慧的结晶。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根,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情结,中华民族的睿智和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它不仅是交流的工具,而且具有丰厚的人文内涵,对内是黏合剂,对外是屏障。故而,凡是积极向上的、兴旺发达的国家无不珍视自己的语言文字,无不重视对后代进行母语的教育。
《我爱汉字美》节目乍看是一批中学生参加汉字听写、读音释义、规范使用等方面的竞赛,实际在不知不觉中大家熟悉了许多汉字,了解了它们的来龙去脉和意义价值,感受汉字文化的奥妙,体验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这种文化传播是媒体正能量的坚守。
“悠悠五千年,我爱汉字美!”节目设计聚焦于“汉字美”,别有一番意味。汉字具有独特的美,是双脑文字,非常优秀,几乎没有什么复杂细微的思想感情不能加以表达,这在世界语言体系中十分罕见。汉字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义美以感心,丰富、深邃、色彩斑斓,给人以美的享受。汉字的声音美极,抑扬顿挫,高低起伏,说起话来像唱歌一样,悦耳动听。朗读起来,或高山流水,或委婉缠绵,或汹涌澎湃,或叮叮咚咚,叩击心弦。写在纸上,亭亭玉立,钢筋铁骨,飞龙走凤,富丽堂皇。感谢我们的祖先,构造了立体的形、音、义三维空间的汉字,赋予我们美的熏陶,赋予我们无限宽广的想象空间。
《我爱汉字美》节目中评判参赛学生答题正误时,老师满怀深情持续不断地或揭示或剖析汉字的形态美、音韵美和意义美,引领学生置身于美的熏陶之中,与汉字亲密为伴;引领学生体悟生长在以汉语言文字为母语的国度里,是一种幸运,一种幸福。当前,文化艺术中常出现美丑不分,乃至以丑为美的现象,颠倒价值,乱人耳目。这样的教育文化类节目无疑是习习清风,醒人心智,传播汉字智慧,助人提升审美素养,追求“美”的“真经”。
汉字学习需要功力,需要积累,不可能一蹴而就。参赛学生答题时往往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这正是社会上急功近利以及应试教育造成的某些痕迹。再说,他们年龄毕竟比较小,不能要求过高。平时阅读量不够,没有把阅读经典、阅读优秀读物放在滋养精神成长的重要位置,又往往满足于浅阅读,碎片化阅读,缺少咀嚼、思考——学校、家庭要重视这些问题,积极引导,创造条件,鼓励青少年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进入语言文字的宝库,领略它的无限风光。
良好的起始令人振奋,继续前行必能让悠悠五千年的汉字美更加闪发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