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刘志权:雷同卷认定背后的机器迷信
//www.workercn.cn2014-05-19来源: 京华时报
分享到:更多

  近日,随着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务员考试成绩的公布,一个曾经的争议话题再次进入公众视野。来自不同地区的多名考生的“行政能力测试”被一个“雷同试卷甄别系统”甄别为作弊。早在2009年,该系统初试锋芒就“猎获”695名雷同人员,其中有60多名考生集体喊冤。

  一方面,是官方号称该系统综合了四种方法,误判概率小于10的17次方分之一;另一方面,则是考生们的集体喊冤。

  我们也许应该相信技术。众所周知的DNA亲子鉴定技术准确率达99.99999%,已经被司法鉴定及公众共同认可。但是,面对不同背景的人的一再喊冤叫屈,问题的实质就变成了,我们是愿意选择相信冰冷的科技,还是愿意选择相信温热的人性。

  问题不限于此。人与机器的矛盾,引发了我们对这个神秘的“雷同试卷甄别系统”工作原理的好奇。比如DNA亲子鉴定技术,目前我们哪怕只需要简单地百度,便可获知其鉴定原理。而试卷雷同甄别系统,在这些年来的争议声中,公众只是一再听到通过验收和专家论证的传闻,但其工作原理却一直讳莫如深。而由于该系统只是针对全由客观题组成的“行政能力测试”,不针对包含主观题的“申论”,那么,按一般经验,面对如此之众的考卷,即便是最极端的情况,刨开准确率较高的简单题,偶尔出现选择答案全部“撞车”的情况,似也不宜推定为“作弊”。

  面对公众的疑问,有关部门首先需要做的,是公布这个系统的研发过程、技术指标等信息,掀起这个神秘系统的“盖头”来。这是对那些叫屈考生的尊重,也是公众知情权的起码要求。

  而在深层次上,这一争议还揭示出,技术依赖症、科技至上和理性独断等,已成为当代社会一直诟病和担忧的问题。尽管从四六级考试到最为严肃的高考,中国从来都存在着作弊与防作弊的魔道之争,但是,如果有关部门面对一直的争议,却坚持抱残守缺,在人性与机器之间选择后者,传达出的一是对社会诚信的失望和放弃;二是科技文明下的懒政和新教条主义。

  相关负责人称,如考生对处理决定有异议,可在收到《告知书》的三个工作日内提出书面陈述或申辩,该院将进行复核,并将复核结果告知考生。但是,根本问题不解决,根本态度不改变,可想而知,这些考生能够等到的,可能只是程序无误维持原判的结论而已。

  有关部门首先需要做的,是公布这个系统的研发过程、技术指标等信息,掀起这个神秘系统的“盖头”来。这是对那些叫屈考生的尊重,也是公众知情权的起码要求。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