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汤 勇:乡村教师,怎样才能把你留住
//www.workercn.cn2015-09-29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今年,乡村教师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继6月1日国务院发布经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之后,9月8日,以聚焦我国中西部偏远地区教育、表彰县及以下优秀教师的首届“启功教师奖”在北师大颁发,来自基础教育一线的10位基层乡村教师每位获得50万的奖金。9月16日,“马云乡村教师计划”又正式启动,马云承诺每年拿出1000万元奖励西部100名乡村教师。近日重庆市又出台规定,将建立新聘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制度,城镇学校新招聘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时间不得短于2年。

  乡村教师能有如此高的关注度,表面上看是乡村教育之喜,实则暗藏了当下乡村教育之隐忧。“启功教师奖”和“马云乡村教师计划”重奖乡村教师,当然有利于汇聚各方力量关注乡村教育,但对于全国330多万乡村教师来说,获奖者终归只是极少数。重庆市等地规定的“新招教师须先到乡村任教不得低于2年”,此类政策以行政手段调节师资配置,从数量上暂时填补农村教师的短缺,当然是可行的路径。但问题在于,这一带有高度“计划色彩”的行政干预,只会进一步弱化农村教师的“职业黏性”,可以预见的是,两年一个周期的“由乡进城”,师资的频繁更迭,势必会使得乡村学校成为过往的客栈。

  李克强总理说得好,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不是楼房,不是课桌,而是教师。要发展和改变乡村教育,必须要下大力气稳定乡村教师队伍,让他们真正“留得住”,乐于扎根山区,默默坚守和无私奉献。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乡村教师本土化是保持乡村教师队伍稳定的有效办法。因为本土教师在地域架构、文化背景、血缘关系、生活习惯、情感态度等方面皆根植于当地,更有可能心无旁骛而扎根家乡服务教育。回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乡、村两级都有学校,无论是公办教师,还是民办教师,差不多都做到了本土化,每年的师范毕业生几乎都回到了原籍教书,源源不断地为乡村教育注入活力,也为那时的乡村带来了梦想和希望。

  中央政府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也专门提出了乡村教师“本土化培养”等极具针对性的措施。笔者建议各相关部门应当及时研究并完善一系列实现乡村教师本土化的机制,以解决乡村教师短缺和留不住的问题。

  社会的现实告诉我们,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改善乡村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让乡村教师真正享受到职业的尊严与幸福,是留住乡村教师的必然选择。乡村教师“招不来、留不住”,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乡村一般地处偏远,信息闭塞,条件艰苦,生活单调乏味,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是因为乡村教师待遇过低,微薄的收入不足以回报艰辛的付出。教师也是人,养家糊口理所当然,“人往高处走”乃人之常情,没有一定的经济保障与物质条件让老师们居有定所、病有所医、衣食无忧,所有空洞的说教都无济于事。

  教育的长远发展也告诉我们,全面提高乡村教师的师德水平,增强他们扎根乡村、终身从教的使命感以及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是留住乡村教师的治本之策。留人留心,只有让乡村教师真正对乡村教育有了感情,对乡村的孩子有了情感,对养育我们的乡村有了情感,他们才会心甘情愿地长久服务于乡村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待遇留人之外,还应该做到事业留人,这当然要靠教育理想的引领,职业精神的塑造,榜样标杆的示范,情感价值的熏陶,人生境界的提升,家国情怀的担当。

  现代化带来的人口流动、城镇化引发的乡村萎缩,看似不可逆转,但只要还有乡村人口的存在,乡村教育就会存在,只要能留住优秀的乡村教师,乡村孩子、乡村教育乃至乡村就有希望!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