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假期作业多?“神器”来帮忙。用手机对着题目拍照上传,马上就能看到对应的答案。近日,多款主打搜题功能的学习软件走红,赢得不少中小学生的追捧。
解题思路是否正确,难题如何下手,同一道题是否还有其他解法……搜题软件的出现,迎合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刚需:以前必须请教老师才能求得“真经”,现在通过拍照上传就能轻易获取;觉得现有知识无法满足胃口,可以在更高阶练习题的演练中寻找进步的方法。
技术工具往往是一把双刃剑,方便“求知”的同时,也增加了“求懒”的系数。尤其是一些自控力不太强的学生,容易将搜题软件简单异化为应付作业的“帮凶”。即便知道解题方法,为了图方便,求省事,宁可拍照求解,也不愿动脑费心。长此以往,平时的作业或许能完成得更加漂亮,但学习能力却有可能直线下降;看似节省了时间,却没有给深入思考和理性分析以提升。
搜题软件为何会风行?其实,这与一直以来学生作业过于讲求标准答案有很大关系。看重论证结果,少重思考过程的成绩评价导向,也促使着学生在解题道路上“抄捷径”。当我们在指责软件开发者“只顾眼前利益、不顾教育大计”,劝导学生“少用慎用搜题软件”时,其实更应该思考,面对互联网技术的冲击,我们的教育观念和方法,该做怎样的调适?
“难题一拍,答案秒出”。互联网时代,任何领域的痼疾,都可以有多重意义的解读:它们既是市场开发的空白,也是深化改革、破旧立新的突破口,教育行业也是如此。有教育人士曾总结,布置作业的目标,无非两点:一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运用,二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实践。促成这两点的关键,就在于作业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学生青睐搜题软件,很大程度上源于常年在“题海中挣扎”,始于“没有含金量的重复劳动”。既然作业布置都在“偷懒”,难怪学生答题也“犯懒”了。
事实上,转变教育理念、升级教学方法,近年来有很多探索。光是教学方法的改变,就有许多尝试:从学生先学、老师后教的 “翻转课堂”,到利用大数据向学生定向推送学习和作业内容,再到内容多样的各种网络公开课……各地的实践,无非是想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件有意思的事;除了标准答案,学习过程也可以拥有更多“迷人的内涵”。
搜题“神器”的走红,其实也是给我们提个醒。改变教学方式的尝试还可以更多更普遍,转变教育理念的步伐还可以更快更频密。进一步消除应试教育、模式化教育的积弊,让作业不再成为学生眼里“没有意义的负担”,我们要做得更好。
熊丙奇:破围墙,社区大学才是开门办学 2011-11-21 |
雷泓霈:崇恋“小黄鸡”不如多些社会摔打 2013-02-19 |
左中甫:慎防“上课实名制”成错误药方 2014-04-22 |
姜朝晖:不必把“解题神器”看成洪水猛兽 2014-04-29 |
“作业神器” 2014-07-15 |
圈点新闻 2014-07-23 |
南京日报:有趣贴近是“焐热”传统文化的“... 2014-08-14 |
怡 然:“上课神器”,仅仅是搞笑? 2014-10-30 |
“作业神器”泛滥戳中教育弊端 2015-09-01 |
“作业神器”是把双刃剑 2015-09-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