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10月15日,教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公布了2014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这是教育部、国家语委连续第十次向社会发布年度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报告称,2014年,热词热语势头不减。中国语言生活热点频发,网络语言上广播电视节目、进教科书、入词典等问题引起社会热议,网络语言粗鄙化需要治理,规范网络语言的必要性逐步得到社会认同。(10月15日《中国日报》)
曾几何时,大众媒体使用网络词汇被认为是“接地气”的表现,诚然,网络语境中孕育出的网络语言已经成为汉语中比较活跃的一部分,然而,部分互联网新词如“草泥马”、“屌丝”、“逼格”等,造词格调不高、品位低下,却经常被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使用。由于网络“虚拟社区”和自媒体“缺少人把关”的特性,网络低俗语言大量涌现,聚集了社会戾气,整治网络低俗语言刻不容缓。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文化就应有其主流的一面,不能搞的面目全非,处处流露着低俗的气息,目前某些文化和语言上的堕落,是中国当前面临的较大问题。私下场合管不到,但是某些娱乐节目,甚至新闻类节目用这些词就有些过了,毕竟是面向大众的媒体,媒体肩负着引导作用,个人用了就用了,媒体跟着用就不太讲究,公开文件、宣传、新闻等使用就更是绝对不合适。
作为媒体,应该自重,要想让人有素质,首先自己得先有素质。质朴的语言有很多,都可以很“接地气”,但绝不是这些低俗的用语。媒体应当是社会的文化高地,如果跟在网络后面使用粗鄙不堪的词汇,成何体统?另一方面,整顿并不是限制谁的言论自由,只是限制你别这么低俗,尤其是媒体,别整天把脏话挂嘴上,尽管只是谐音。
当然,对于普通公众,能够文明发言也是最好了,也许很多人在说“屌丝”和“逼格”的时候往往只是调侃和自嘲,并不像某些人自以为是想象中的那么低俗恶劣,但是网络属于公共场所,说这些擦边球的污言秽语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如今很多人都已经忘记基本的礼节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粗俗的网络语言,只会将中国文化糟蹋得无以复加。网络没有带来知识,却带给很多人邪性的莫名勇气。无规矩不成方圆,网络语言不能流于低俗化,这是一代人的责任。同时希望以整治网络低俗语言为契机带动整治全中国社会的俗贱落堕风气。
西安晚报:不接地气的提案代表谁的利益 2009-03-04 |
西安晚报:不接地气的提案代表谁的利益 2009-03-04 |
杨燕明:“出错”关乎技术无关真实 2012-12-10 |
吃汉堡的大导演 2013-02-27 |
人民日报:“接地气”才能真整改 2013-11-12 |
规范之下,好好说话 2014-01-06 |
邱 时:工作接地气,报告才能接地气 2014-03-06 |
姜 范:牵手流行语 两会更精彩 2015-03-11 |
《实施方案》让司法改革更加“接地气” 2015-04-12 |
接地气的改革才能不背离民意 2015-08-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