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朱清建:“中国好作业”该是“中国作业”常态
//www.workercn.cn2015-10-19来源: 齐鲁网
分享到:更多

  社会上对90后、00后有误解,认为他们很功利,很物质化,但我不这么认为,尤其是看了全国甚至全球的华人学生参与中国好作业后表现出的创新潜质,我很有信心地说: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未来强大中国的新希望。”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院士10月17日在2015“中国好作业”公益活动现场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如是说。(10月17日 澎湃新闻)

  不愧是“中国好作业”,出题人牛——校长、院士、馆长、学家、学者、冠军……考核目标正——看重创新潜质而非量化的分数,题目的答案开放、多元而不唯一、不固定,题目都是那样的色香味俱全——关于未来的科技预测、设计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舌尖上的化学、带上你的父母自由行、用缤纷色彩绘出你的另类“颜值”……

  “中国好作业”的成绩单也是喜人的,今年“中国好作业”的版图进一步扩大,已迅速拓展至全国大多数省市并且吸引了一部分海外学生参与,参与学生更是实现了从小学生至大学生的全覆盖;今年的24道“中国好作业”的报名学生总数为25703人次,成功提交作业15382篇;除了评出290个奖外,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院士还看到了90后、00后华人学生的创新潜质,从而对未来强大中国充满希望。

  其实,每一个中国学生在每一个课堂上,都需要“中国好作业”——让孩子们在最美好的年华遇到你。然而,“中国好作业”的红火,反而印证了我国作业布置的不够好,比如说,问题的设置难以引起学生兴趣,比如说,答案的唯一和固定,比如,评价的方式过于单一、唯成绩论,甚至会追求某种政治正确,此外,除了作业的质量问题外,还存在作业多的问题,据报道,中国近八成中小学生睡眠不足,“高中作业可以绕地球两圈”的调侃,则再次证明了中国作业多效率低压力大的弊病。

  “中国好作业”理应是中国作业的常态,不能仅仅是暑假小鲜肉,也不能只是噱头。说到底,还是我国的素质教育改革不力,应试教育深入民心的结果,“信作业,考得高”的理论,依然大有市场,而且,为了考试而考试,为了分数而作业,依然是很多老师、家长和学生上学的学业灯塔。长此以往,即令是被证明了的,国人的聪明程度和创新潜质不必任何一个民族要差,但依然难以改变中国作业打击着孩子们的创新潜质的现实。

  中国作业问题,是中国教育问题的冰山一角,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还需对我国的教育体制,尤其是应试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减少应试教育科目在升学评价中的比重,建立其更合理的多元评价体系;此外,继续推行减负改革,让“好作业不批发”的理念成为学校和老师教学的圭臬,到那时,孩子们创意无限的光彩,将完全展现在世人面前,中国好作业=中国作业,我们共同的期待!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