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吴颍惠:“互联网+”进课堂步子别迈太大
//www.workercn.cn2015-10-23来源: 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更多

  随着我国“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加快推进,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有关政策密集出台,信息化已成为国家战略,教育信息化正在迎来重大历史发展机遇。教育部于今年9月份发布的《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要加强资源平台、管理平台的互通和衔接,支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教育机构、企事业单位利用国家已有系统开发相关应用。这也意味着,传统教育体系已经开始向第三方服务商敞开大门,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进入新阶段。

  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国内一些在线教育企业开始从幕后走到台前。不少在线教育企业争相与政府或公立学校合作,依托无线网络、手机、平板电脑等,推出各种在线教育产品。近日,有媒体报道,四川省某市与一家在线教育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该市教育局宣布,将在全市所有中学的课堂教学中引入在线题库,老师和学生将通过在手机上使用题库,来完成课前预习、随堂测验和课后作业等教学任务。

  纵观国内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均大致经历着“基础设施建设—软件资源开发—人力资源开发—促进教学变革”的过程,这是本世纪以来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内在逻辑。从目前情况来看,“互联网+”加快了“技术支持教与学”时代的到来。从计算机到多媒体再到互联网,从“辅助教学”到“支撑学习”,不仅体现着学习者地位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也预示着信息技术的地位也逐渐从“工具”走向“环境”。互联网等新型技术不仅可以助力学习,也可以深度融合于教学过程之中,成为现代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当我们热衷于将互联网新技术应用在教学变革中时,必须清晰地认识到新技术作用的局限性,不能片面夸大互联网等新技术对教学变革的作用。应该认识到,无论新技术如何扩张与发展,传统“口耳相传”的教育仍然有其存在的重要价值。因为教育毕竟是“一代人与另一代人”知识经验的传递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很重要,而这种面对面的相互影响,是任何虚拟环境无法代替的。此外,教育信息化工程在推进过程中,家长们是否理解和支持?一线老师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如何?一刀切式的全面推进,是否真的有效?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信息化手段的作用?这些问题也不容忽视。

  我们今天面临的中小学生,可以说是“数字化一代”,每天都会花很多时间使用数字化设备。他们更喜欢即时、有趣的学习方式,而非那种单纯“讲授”型教学。但这并不意味着互联网技术可以完全代替传统的教与学。教育除了要遵从学生学习规律,还要完成社会赋予的“引导和培养”功能,需要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信息沟通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都是“互联网+教育”无法代替的。而教育过程中所固有的和谐共处的师生关系、亲密无间的生生关系,更是现代互联网技术无法替代的。

  (作者系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