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这大冷天的,去哪抓一只蜗牛?”10月26日,玉泉小学三年级的家长林雪(化名)在“家长群中”发现了一项高难度作业,科学课上要求每个学生带一只蜗牛进行观察。玉泉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对“蜗牛事件”并不清楚,但学校鼓励“家校合育”的理念,科学课上提倡学生观察小动物。(10月29日《北京青年报》)
倘若在炎炎的夏季,让学生去抓一只蜗牛并非什么难事。但在已进入深秋的当下,教师布置的抓蜗牛作业,让学生怎么去完成?教师如此不切实际的乱舞教棒,怎能不引起学生家长吐槽?
教师布置奇葩作业的现象在如今的基础教育中较为普遍,诸如让学生制做海报、制作航模、做面食等等,学生及家长不得不被奇葩作业“牵着鼻子走”,劳心费神、疲于应付。学校看似在实施素质教育,教师看似在鼓励学生创新,到头来却异化为伪素质教育和假创新。正如教育专家熊丙奇所认为的那样,现在的部分素质教育已经“走偏了道路”,变成了假的教育创新。最根本的是缺乏针对作业的评估机制,没有合适的机制去评价一项作业的意义、目的、实施难度等。比如做这项作业,是否需要调用学校资源、家庭资源等都需要考虑,而不应该由教师随意布置作业。
教师的确需要给学生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培养学生亲近社会、感悟自然的意识以及观察思考等能力,但教师需要考虑实践性作业的科学性、人文性,别让学生犯难、让家长纠结。在这个时节,科学课的教师让学生去抓蜗牛,纯属乱弹琴,这难免让人怀疑该教师是否懂得蜗牛的生活习性?是否胜任科学课的教学?
学校倡导“家校合育”的理念,这肯定没有错,因为教育不只是学校及教师唱独角戏,需要家长参与其中,共同形成教育合力。但学校及教师不可将自身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转嫁到家长身上,总是惯于布置一些奇葩作业,穷折腾、瞎折腾家长。尤其是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尚幼,实践能力不强,学校及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让作业成为学生稍稍踮一踮脚就可以“摘到的果子”,这样的作业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有教育意义。
最怕的是神题遭遇“标准答案” 2013-08-02 |
科教时评:最怕的是神题遭遇“标准答案” 2013-08-02 |
许朝军:“王八示范”凸显傲慢心态 2014-02-11 |
宪法日,开启依宪治国新纪元 2014-12-04 |
薛家明:“人造绿”如何不穿帮到“第n季” 2015-03-13 |
连海平:亲生父母卖孩子更应严惩 2015-04-28 |
从娘胎到坟墓的“奇葩证明” 2015-05-25 |
朱珉迕:透视“奇葩证明”背后的监管失能 2015-08-12 |
“奇葩证明”如何才能绝迹 2015-08-13 |
别让学生作业变为家长竞赛 2015-1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