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湖南省常德市二中高三年级的学生家长收到“高三家长委员会”的通知,声称每位学生要交1100元钱,做“慰问高三老师”之用,部分家长表示不解。该校校长表示这是家长委员会的行为,与学校毫无关系,学校不会接受。学校目前已经叫停家委会收取行为。(12月17日《京华时报》)
对于禁止补课的问题,《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规范)》早有规定。教育部今年出台的《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再次划出6条“红线”,包括严禁中小学校组织、要求学生参加有偿补课;严禁中小学校与校外培训机构联合进行有偿补课等。如果补课老师收了家长奉上的“慰问费”,直接撞了政策红灯和师德底线。学校叫停家委会的收费行为无疑是必要的。
问题是,老师节假日补课付出了劳动,收不到必要的报酬,如果老师不愿意无偿补课,怎么办?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为了让孩子升学,家长恐怕会把孩子送到培训机构,或者聘请家庭教师,所需费用将比1100元高出很多。
教育部屡次发布“禁补令”,要求学校不得有偿补课,本是为了降低孩子的课业负担。但是,家长对此并不领情。不仅常德二中的家长商量给老师发“慰问费”。其他地方的补课问题也屡禁不止。
一个现实的问题是,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而应试教育干得扎扎实实。在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的现实条件下,学习成绩是一名普通学生升学的通行证:考试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学生的前途和命运,也是教师身上一道难以摆脱的紧箍咒。学生成绩,还是教育部门对学校,学校对教师,家长对学校进行评价不可或缺的硬指标。其他学校补课抓应试教育,孩子所在的学校不补课或者缩短补课时间,家长能不着急吗?不补课的学校能够独善其身,生活在“禁补令”真空中吗?因此,我认为,家长“慰问”补课老师背后对教育公平焦虑心态值得关注。
只要补课市场需求存在,即使学校不直接在校园内补课,教师仍然可以采取变通的手法在校外开设补习班、兴趣班、培优班。因为家长普遍望子成龙心切,担心孩子输在第一起跑线上。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家长一方面削尖脑袋为孩子择校,另一方面会给孩子套上刻苦学习的紧箍咒,补课俨然成了家长的救命稻草。即使学校不补课,家长也不会让孩子在节假日“闲”着。而且多数家长节假日根本没有时间教育孩子,他们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比“闲”在家里要踏实得多。学校不补课,家长仍会为孩子请家教或者让孩子参加各种社会培训班、兴趣班。从这个角度讲,家长“慰问”补课老师的动机不难理解。
更为重要的是,即使某个班级、某所学校、某个地区节假日不补课,也难以改变考试指挥棒挥舞的方向。如果说补课剥夺了孩子的休假权利、增加了孩子课业负担的话,如果孩子升不了学,或者家长为此付出高昂的择校费,这对学生与家长也不公平。在优质教育资源尚未大众化、还在依靠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的今天,孤立地谈禁止学校补课并不现实。
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部门不仅要发布“禁补令”,还要采取措施落实“禁补令”。不能听任部分学校架空“禁补令”。同时,当下的现实教育语境值得反思。如果政府推进教育公平动了真格,改革教育评价手段,改结果评价为过程评价,改分数评价为综合素质评价,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营造公平、宽松的教育环境。应试教育氛围逐步被素质教育、公平教育理念取代,不仅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会减轻,“禁补令”也会获得教育公平原动力,赢得教育者、家长与学生的理解、支持。家长“慰问”补课教师之类的咄咄怪事也会逐渐淡出公众的视野。(叶祝颐)
西安晚报:“补”药? 2009-07-29 |
红网:补课热为何屡禁不绝? 2009-02-16 |
红网:补课热为何屡禁不绝? 2009-02-16 |
刘少华:一名家长对有偿补课的看法 2010-07-21 |
刘少华:“有偿补课”何以如此难禁 2010-07-22 |
检察日报:“自愿补课”保证书只是学校的错吗 2009-04-10 |
检察日报:“自愿补课”保证书只是学校的错吗 2009-04-10 |
“补课依赖症” 2013-07-08 |
落实“禁补令”功夫在令外 2015-07-22 |
李劭强:“校长连坐”是治理有偿补课的猛药 2015-11-1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