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以供给侧改革破局“入园难”
熊丙奇
//www.workercn.cn2016-01-28来源: 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更多

  要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必须狠抓供给侧改革,实施一年免费学前教育政策或建立学前教育券制度,重视公办园建设,加大对民办园的扶持力度。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大城市将面临出生人口增加的压力。“公办园数量少、太难进;私立园收费高、伙食差……”日前召开的北京两会上,多位政协委员将目光聚焦“入园难”问题。(新华网1月26日)

  其实,有没有“全面二孩”这个话题,“入园难、入园贵”近年来都一直是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指出,要发展学前教育,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可以说,能否在“十三五”期间,全面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将直接影响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实现。笔者以为,要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必须狠抓供给侧改革,国家要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实施一年免费学前教育政策或建立学前教育券制度,增加对学前教育的投入,重视公办园建设,加大对民办园的扶持力度,大幅提高普惠性幼儿园比例。

  2010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各地制订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增加学前教育资源。在“十二五”期间,各地都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入园难、入园贵”。但必须意识到,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根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2014年,我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70.5%,虽然相比2010年有显著增加,但与基础教育相比依然明显偏低。学前教育资源中,民办园超过一半。2014年,在园幼儿(包括附设班)4050.71万人,其中民办园在园儿童2125.38万人,比上年增加135.12万人,而公办园只増加30.9万人。可见,民办园增量远高于公办园,要提高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主要还得依靠民办园。

  公办园比例偏低,根源在于我国预算内学前教育经费总支出占教育经费支出总量的比例过低,2008年这一比例仅为1.29%.经过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后,2013年这一比例仍仅为3.5%,虽然较之前有很大提高,但和学前教育发达的国家相比,依然相差很大。有资料显示,在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0%以上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中,学前教育经费占比平均为9.67%;毛入园率在60%—80%的国家,上述占比平均为7.73%.

  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是提高学前教育普惠性的关键。对此,有人建议把学前一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但如果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必须修订《义务教育法》,推行起来有现实难度。在笔者看来,可以绕开这一争议,通过实行一年免费教育和推行学前教育券制度来解决。

  最近,在陕西省两会上,该省宣布将推行13年免费教育,把一年学前教育纳入免费范畴,这是值得鼓励的尝试,将有利于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率、普惠率。值得注意的是,免费不能仅针对公办园,还必须让民办园的幼儿获得同样的补贴。否则,只对公办园免费,民办园依旧高收费,而且民办园占比很高,那么“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将会依旧突出。

  考虑到民办园比重过高的现实,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应该在加大公办园建设的同时,大力扶持民办园,包括让一些不具合格资质的民办园由“黑”变“白”。在我国乡村甚至一些城市地区,还有大量办学条件简陋、不具合格资质的幼儿园,地方政府应该针对这些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进行整治。对于条件过于简陋的幼儿园,应该在做好幼儿分流的基础上,进行关停;对于具备一定条件的幼儿园,则应该通过政府投入、扶持,使其成为普惠园,从而解决学前教育的供给问题。

  在扶持民办园方面,地方政府有两种思路,一种是遴选幼儿园加以扶持,另一种实行学前教育券制度,笔者认为后一种更好。前一种思路带有行政审批色彩,且只有入选幼儿园的幼儿才能获得补贴;后一种思路,则鼓励所有幼儿园平等竞争,保障所有幼儿包括随迁子女,获得同样的政府补贴。这种学前教育券制度,在郑州、南京等地已经推行,且取得不错效果,可资其他地区借鉴。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