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廉洁教育太虚”不应仅归于个人之过
余祖欣
//www.workercn.cn2016-02-22来源: 红网
分享到:更多

  近日,河南省纪委廉政周刊手机报对新乡落马常务副市长贾全明案件进行了剖析。贾全明反思自己违纪违规的根源是放松理论学习,忽视廉洁从政教育,他认为学习活动特别是廉洁教育是虚的,对自己的仕途发展没啥影响。(2月20日中国青年网)

  三十岁任职副县长,落马前官至副厅,贾全明也算是仕途平顺、精于升迁,只不过这位自视“廉洁教育太虚”的副市长,终究为自己的狂妄付出了代价,接受宴请、收受礼金,一系列违纪行径令其前途轰然倒塌,苦心反思之下才深知理论学习的可贵。

  官员的“后悔”自然无须赘言,但贾全明的“廉政教育太虚”却是句值得担忧的总结。毋庸讳言,对于党风廉政建设来说,廉洁教育不但应当重视,而且应当居于先驱地位,决然不是落马官员眼中那般无用。然而,一些人何尝不是将教育环节看轻,甚至认为其“浪费时间”“形式主义”,而一旦出了问题,也总能归结出个“不重视学习”的个人原因。

  诚然,个人不予重视自然有错,但廉洁教育本身也有其无法脱卸之责。归根结底,廉洁教育是为“人”服务,成与败、通与阻,都是无法割弃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反腐浪潮的愈渐深入,必然要呈现出由治到止的趋势,查案打贪自然能令公众拍手称快,可若是“老虎”打不减、“苍蝇”拍不绝,反腐倡廉又如何突显“治病断根”的良效?所谓“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教育严防之重甚于防川。

  然而纵观不少地区、部门,对于廉洁教育的“重视”又何尝不是陷入了种种误区,有的应付了事、空走过场,一搞廉洁教育就尽是空话、套话、大话,要么就是目的不虚内容虚、内容不虚方法虚、方法不虚实效虚;有的地方乐于搞“台账式教育”,不求做好出实效,只求做过有资料,求量不求质,致使各式“学习”“教育”“自查自纠”雨点般砸下却难觅实绩。

  除此之外,对于如贾全明这般地方“大领导”,更是常常陷入一种“教育断带”,对下盯得紧,对上却放得宽,不少官员就是笃信自己不学没人敢管,而一出问题便是贻害一方清正的大问题,诸如王敏、毛绍烈等人,何尝不是“廉洁教育太虚”的产物,而像陈雪枫一般,落马前仍大谈反腐甚至说教他人者,也绝非个别,这些官员职业生涯针对反腐所签的保证书、所写的心得总结、所作的批示要求,到头来无不成为废纸一堆。

  好比学生不爱学,老师就必须转换教学模式一样,对于廉洁教育工作也是同理,必须围绕一个“效”字做文章。不妨试想一番,假设廉洁教育成为一种实实在在的“必修课”“必考科”,能够有着足够的能效令官员“深学、细照、笃行”,其后续问题又何来之有?特别是一些地方“塌方式腐败”“抱团式腐败”,哪怕期望再实、实践再实,最终的结果也是“虚”字一个,故而,对于廉洁教育,千万不能陷入“不严不实”的误区。

  人往往不听规劝,一定要摔倒了才懂道理,对于反腐倡廉也恰似一般,一定要触及深处、触及个人实益。目前,全国不少地方诸如浙江绍兴、湖南长沙、云南红河等地,都通过廉政教育警示基地、违纪干部忏悔讲座等多种形式,一改常规方法,使不少官员都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震撼。其实,有效方法有很多,看似没有长篇大论、冗长会议,收效却事半功倍,就拿河南省交通厅原厅长石发亮为例,只怕数十篇陈词滥调,也抵不上其一句“羡慕麻雀”的现身说法。

  “防微杜渐,忧在未萌”,廉洁教育不可轻视,出了问题也别仅归于个人之过,各级反腐工作不妨再多些思考、多些借鉴,学会求质而不求量、求效而不求绩,让教育覆盖面更广一些,从中受益者更多一些,若最终力促悬崖勒马,能挽留住一批即将失足的干部,善莫大焉。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