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学制改革一直是两会热点。3月4日,全国人大代表、宿州市农科院研究员杨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呼吁:“应该缩短学制,小学可缩短为5年,3年高中可缩短为2年。”无独有偶,全国政协委员莫言在4日也公开呼吁,提议学制改革,缩短学生教育年限,将现行的“六三三”改为“十年一贯”。学制改革再次被抛出,应当引起我们的深思。
目前12年的基础教育是不是太长?笔者认为,应该从12年学制有没有水分,或者12年学制能不能“去库存”的角度来思考。当前小初高“六三三”学制内含了天然学段断层以及跨越教育断层的准备时间,即应试时间。初三的中考备考大约在4-6个月时间,高三则几乎用一年来准备高考,这种机械重复的备考对于人才培养效果较差。从此方面讲,学制改革应该侧重于应试指挥棒功能的消解,以及教育本真育人面貌的复原。但是学制改革本身能否撬动应试教育改革?能否消解当前盛行的应试之风?尚需慎重思考。
缩短学制能不能提升人才培养效率?缩短学制,提升人才培养效率,让学生早些毕业,创造价值,是学制改革倡导者的重要佐证和论断。缩短学制能不能多出人才、快出人才,要放在基础教育学段的本质属性上去考虑。基础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基础性,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培养合格公民是重要目标。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内蕴的是人才成长的基石,故基础教育培养的不是专业人才,而是为其奠基。奠基工作是缓慢和不易外显的,是急不得的。从世界各国所采用的基础教育学制来看,12年学制比较合理,能够进行较为扎实、从容的基础培养工作。通过缩短学制来加速人才的成长在国外有成功的案例,但对象大多是超常儿童,面向一般儿童少见成功案例。
学制改革是一个教育真问题,也是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特别是教育治理改革层面需要关注的重要课题。这么多年的改革多侧重育人模式和教育内容,并未深入开展学制改革的研究,致使现在争论太多、难达共识。“剩男剩女”“劳动力短缺”等社会问题也被人为地直接与学制改革关联,认为学制过长是诱因。这种功利化绑架很容易造成教育的短视,学制设置不是为解决学生的学习负担、高昂学费和应对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教育过多地承担解决社会问题的重任,那么就容易使教育偏离方向。“急功”只能达成“近利”,不可长远,还容易造成教育的异化。
对于学制改革这个真问题要不要尝试破解?答案是肯定的。学制说到底还是为学生成长服务的,学生客观上是分层的,分层的学生客观上对学制有着不同需求。有两种思路可以考虑:一是在高中阶段尝试弹性学制,主要通过学校的学分管理来实现。目前高中的学分管理还是实行的学年学分制,即学完三年、修满学分,方可毕业。可尝试将学年学分制改为完全学分制,允许部分修满学分的孩子提前毕业;二是消解考试指挥棒功能,贯通人才培养阶段。比如初高中一体的“2+3”一贯制,初高中贯通,五年完成。五年整体设置中学课程,构建三级扁平的一贯课程,研究整体育人模式。建立对口直升,允许一部分学生不用参加中考,在初二学业结束后进入高中,修习衔接课程,完成学业过渡。
学制改革喊了多年,但始终是雷声大、雨点小。全面推进改革,不论是外部的社会环境,还是教育的内部准备都尚不充分。其论证之路、试点之途尚远。但无论如何,学制改革一定要基于学段的根本属性、根本任务以及人才成长的规律去思考,不能以功利之心将诸多社会问题一股脑附加给教育,这不公平,亦不合理。
(作者系北京市教科院课程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中国青年报:大四放羊,不要拿社会实践遮掩 2009-11-19 |
中国青年报:大四放羊,不要拿社会实践遮掩 2009-11-19 |
阙明坤:警惕!高校“功利化”办学趋向 2010-09-28 |
姜泓冰:南科大能否怀抱理想脚踏现实 2011-07-19 |
袁新文:大学教育不是“逗你玩” 2012-05-25 |
深圳特区报:“大学宪章”应成为依法治校的... 2013-08-14 |
新华社:政绩考核要突出科学发展的导向 2013-12-10 |
熊丙奇:地方院校应以内部治理求突围 2014-11-06 |
熊丙奇:职称评审要分类更要去行政化 2015-02-10 |
中国教育报:大学校长的职业支点在哪里 2015-04-0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