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迎接科技人力资源红利期的到来
周大亚
//www.workercn.cn2016-03-09来源: 科技日报
分享到:更多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人才为本,人才优先。当前,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红利期正在到来。积极开发和高效利用好我国丰富的科技人力资源,尽快释放科研生产力和科技创新活力,创新作为引领我国发展的第一动力必定更加强劲,我们也一定会早日进入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

  经过多年努力,截至2014年底,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达8114万,位居世界第一位。同时,学历层次逐步提升,研究生层次的科技人力资源有422.5万,占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的5.5%;本科层次的有2824.3万,占37%;专科层次的有4374.9万,占57.5%,新增本科层次科技人力资源比例开始超越专科。年龄结构以青年为主体,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平均年龄为33.73岁,29岁及以下科技人员已成为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主体。女性科技人力资源增速明显,目前已达2971.3万,约占资源总量的40.5%.

  可以说,无论就总量规模,还是结构层次而言,科技人力资源已经成为我国继资本、土地、劳动之后最为丰富、最可宝贵的战略资源。“十三五”时期,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扎实推进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全面创新,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和用好科技人力资源红利窗口期,把蕴藏在科技工作者中的无限创造潜能充分调动激发出来,以科技人力资源红利的释放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和发展动力转换,为创新发展不断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

  然而,也要看到,目前,我国在科技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如,科技人员的创新自信不够。中国科协2014年开展的第三次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结果显示,74.1%的科研人员认为我国科技工作者的研究能力落后于发达国家,85.1%的科研人员认为我国原创性科技成果少,82.5%的科研人员认为关键技术自给率低。科技评价导向不尽合理。同一调查表明,59.4%的科技工作者认为现行定量化考核的科技评价导向不合理,其中科研人员认为评价导向不合理的比例高达68.2%,甚至有52.0%的科技工作者认为现行评价制度是学术不端行为频频出现的重要诱因,科技资源合理配置问题反映突出。

  上述调查也表明,对于政府的科技资源,28.4%的科技工作者认为分配结果不公平,26.6%认为分配过程不公平,25.4%认为资源使用效率不高。63.4%的科技工作者认为现行科技项目及经费管理中存在诸如人员费比例太低、审批程序不透明、申报手续复杂、评审时拉关系走后门、资金到位不及时、结项验收走形式走过场、招标信息不公开等不合理之处,其中科研人员持这种看法的比例达71.1%.

  由此可见,坚持以调动激发科技工作者积极性为中心,开发利用好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遵循现代科技发展规律和科技人才成长规律为导向,推进科技体制管理改革和人才管理体制改革,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我们必须切实按照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要求,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砍掉科研管理中的繁文缛节,优化科研管理环境;减少对科研创新和学术活动的直接干预,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管理制度,优化宏观政策环境;营造浓厚学术氛围,不以“出成果”名义干涉科学家研究工作,不动辄用行政化“参公管理”约束科学家,优化学术民主环境;坚持道德自律和制度规范并举,树立良好学风,优化学术诚信环境;坚决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传统人才观念,促进优秀科研人才脱颖而出,优化人才成长环境,以良好的学术环境培养人才、聚集人才,大力用好用活人才,促进科技人力资源红利的加快释放。

  (作者系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