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关键材料研发:难出论文但兹事体大
刘园园
//www.workercn.cn2016-03-09来源: 科技日报
分享到:更多

  圆珠笔上的钢珠引发的热议从新年燃烧到两会上,而且有更多中国无法制造或制造不好的东西浮出水面。

  中国中车集团副总裁余卫平代表说,目前造时速350公里的高铁没问题,不过轴承还是要进口;全国人大常委张云川代表说,我们造航空发动机的能力还是上不去;上海大学校长金东寒代表说,我们的高档汽车钢板依然造不好……

  比圆珠笔的钢珠更重要

  这些问题与圆珠笔上的钢珠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你可以想象,1吨钢材可能就能满足全国对圆珠笔钢珠的需求了。”武汉钢铁公司科技管理部副部长袁伟霞委员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圆珠笔的钢珠造不了情有可原,因为目前这个市场已经被日本企业占领,为了竞争这个小小的市场再去投入、研发、推广对企业来说不划算。

  但是,高档汽车钢板、大飞机、航空发动机、高铁轴承就不一样了,它们对原材料的需求量大,而且很多涉及国防、军工、航空、航天、航海领域,事关国家安全和长远发展。

  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国土资源部物化探研究所应用地球化学室主任王学求代表总结了一句话:关键材料解决不了,技术研发怎么搞都是“土八路”。

  这并不是他一个人的观点。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高级顾问顾逸东代表打了这么一个比方。假如要造一个太空飞船,国外的材料研究进展很快,人家造出的飞船又轻又结实,我们可以用更重的材料把飞船造出来,但是飞船的载荷比不高,结果就是造出来了,但是“不够先进”。

  做“神奇”材料我们落后了

  “无论是圆珠笔钢珠,还是高档汽车钢板,它们所用的材料都属于高性能合金材料。”安徽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院长孙兆奇代表说。

  孙兆奇介绍,材料分为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功能材料在使用时主要考虑其声、光、电、磁、热等性能,结构材料则在使用时主要考虑其力学性能。

  “高性能合金材料就属于材料中的结构材料,”孙兆奇说,“这种材料之所以技术含量高,是因为对它的硬度、模量、特别是在极端条件下的理化性能要求非常高。比如,圆珠笔尖上的钢珠,看起来不起眼,但它要在纸上划写成千上万次,对性能和制造工艺的要求是很严苛的。”

  “高性能合金材料在当今世界国防、军工、航天、航海、航空、轨道、重大压力容器制造等大工程中应用非常广泛。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高性能合金生产和消费国家,但材料和技术却主要依赖进口。”孙兆奇说,“因为我们无论是在这种材料的基础研究上还是加工技术上,和发达国家相比都有很大差距。”

  一个难出论文的研究领域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在孙兆奇看来,既有科研领域共同的原因,也有结构材料独特的“遭遇”。

  “我们现在的科研评价体系主要看论文、看获奖,但结构材料属于工程方面的研究,产出高影响因子的论文很难。”孙兆奇解释说,这一领域高质量的论文可以发表在美国工程索引(EI)期刊中,而国际上的论文影响因子(IF)评价指标一般并不借助EI论文来统计。

  “生物、能源、信息、材料、航天、航海六大高新技术领域都以材料为基础,其中功能材料的应用占了绝大部分,相对来说也容易产出高影响因子的论文。”孙兆奇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导致结构材料的研究被弱化了。

  这种弱化也带来对高性能合金材料的投入不足。最终的恶果用孙兆奇的话说,就是对高性能合金材料在应用方面的重大技术瓶颈没有突破,对高性能合金材料的设计与表征以及共性基础科学问题缺乏深入研究。

  最后就是行业标准的问题。孙兆奇介绍,在材料领域国外主要由需求侧(用户)制定行业标准,标准自然比较高;而国内主要由供给侧(企业)制定行业标准,行业追求自己的利益,标准自然比较低。“这就导致在材料生产领域的国内标准远低于国外,因此国内材料行业的研发创新缺乏活力和动力。”

  “至于我的建议,就不用再说了吧?”孙兆奇说。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