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人人尽责担当 共同托起祖国明天的希望
罗建华
//www.workercn.cn2016-03-15来源: 未来网
分享到:更多

  “邓飞老师,留守儿童如何得到全面的父爱和母爱呢?”一位来自上海的小记者问道。著名儿童公益人邓飞思索片刻后说,“留守孩子得到完整的父爱或母爱这个确实很难。如果父母在家乡,得不到收入就无法供养他们,一般都是爸爸还有很多妈妈离开了家,甚至一起离开。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帮助这些孩子的重要原因。”(3月14日未来网)

  这是3月12日下午在未来网举办的“阳光行动——为孩子们的安全健康、成长成才担起责任”两会代表委员面对面活动现场的一段对话。未来网记者注意到,像邓飞这样躬耕在孩子慈善领域的公益人不少,他们正在用爱心照亮孩子们的生活。邓飞说:“社会有你、有我,也有他,有来自各界的关怀,支持着一个又一个家庭。”

  孩子是祖国含苞欲放的花朵,能否安全健康成长成才关乎着祖国的明天和未来。关爱呵护孩子,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成才环境不仅是家庭、学校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诚如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所强调指出的那样,从家庭到学校,从政府到社会,都要为孩子们的安全健康、成长成才担起责任,共同托起明天的希望。

  将孩子的安全健康成长成才写入报告,并呼吁全社会共同担起责任,足以可见党和政府对孩子牵挂于心、念念不忘的高度重视和特别关爱。特别是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不仅明确提出了要求,还专门安排了一系列具体关爱少年儿童的普惠举措。比如,报告在谈到教育问题时提出:“公共教育投入要加大向中西部和边远、贫困地区倾斜力度,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善薄弱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办好特殊教育”;再比如,为解决“儿医荒”问题,报告专门强调了“加快培养儿科医生”的举措,等等。

  孩子就是希望,孩子就是未来。对于家庭,对于国家皆如此。孩子所处的重要地位作用决定了关爱呵护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从历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党和政府在关爱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方面所一直付出的努力:2013年启动的教育扶贫工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惠及3200万孩子。2014年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建设进一步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进一步提高,28个省份实现了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连续两年增长10%以上,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超过4%.2015年,政府更进一步加快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重点高校招收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人数又增长10.5%.毫无疑问,党和政府对孩子安全健康成长成才的高度重视是无庸置疑的,取得的成绩、收到的成效也十分显著。但与之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现实中复杂的生活环境仍然存在着不利于青少年安全健康成长的因素,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和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从国家儿童少年“安康计划”公布的数据显示看,我国中小学生因溺水、交通事故等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有40多人,相当于每天有一个班在消失。每年我国有近2万14岁以下儿童非正常死亡,40至50万儿童受到车祸、食物中毒、他杀、自杀等意外伤害,未成年的孩子已成为危险环境的受害者。

  对于我们每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来说,不缺乏关爱呵护孩子的深厚情感和自觉意愿,贵在把这种情感和意愿转化为实际行动。其实并非复杂、十分简单,人人可为、人人能为,一方面我们应该积极关注和参加各种关爱呵护孩子的社会公益活动,力所能及地贡献自己的爱心;另一方面我们应该用自己的热心和善举去关爱呵护身边的每一个孩子,为他们的安全健康成长成才提供和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只要人人以身作则、从己做起,就能汇聚起关爱呵护孩子的强大爱心洪流,就能为孩子的安全健康成长成才构筑起坚固的堤坝,就能为祖国的明天和未来托起希望。这既是对孩子一生成长负责,也是为祖国长远发展尽力。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