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家长们当然愿意按照素质教育的路径,让孩子诗意成长,不过在“不输在起跑线上”的教育体系和人才选拔标准下,家长和孩子已然被深度绑架,做着言不由衷的行为选择。
拼娃之所以得到强烈的关注,并成为一个公共话题,应有两个原因,一是此种做法具有普遍性,因而极易引发群体性的共鸣;二是由此引发了对现行教育的深刻反思,并对其合理性、科学性再次进行探讨,加剧了公众的内心焦虑。因为严格从教育本意来说,家长们当然愿意按照素质教育的路径,让孩子诗意成长,不过在“不输在起跑线上”的教育体系和人才选拔标准下,家长和孩子已然被深度绑架,做着言不由衷的行为选择。
家长给孩子疯狂报班的行为当然值得商榷,但我们应该看到,不少家长之所以做出如此选择,不是不爱孩子,也不是故意给孩子施压,而是更多地由现在激烈的入学、考试和就业竞争所致。从这个角度来说,家长们既无奈又迫不得已,内心充满着矛盾与纠结。给孩子疯狂报班、疯狂拼娃的行为,有很多社会因素在里面。现行教育依然有着应试倾向。在“分数至上”的模式下,灌输式教育依然是屡试不爽的法宝,孩子要获得成功就必须在既有的路径上,比别人做得更极致。
从内心来说,家长们当然知道这种方式的危害性,尤其是对孩子天性的抹杀、对自由的约束、对创新的禁锢,可谓“一生的影响”。不过在现实面前,他们必须遵守现有的一切行为规范,等待改革或自行改革的代价太高,已成个体难以承受之重。有可能自己的孩子还没收获素质教育的成果,就先被淘汰出局。然而,很多人对家长的做法往往谴责大于理解,认为他们过于功利而世俗,没有理想化的教育情怀。
不过很显然,这样的指责也有失偏颇。因为家长们心中的纠结,其实每个人都有深切的体会,尽管从意愿上看,他们并不愿意采取这种极端化的方式,但如果不这么做就可能让孩子掉队。这就不难理解家长们对“丛林法则”的尊重,尽管十分的残酷却暂时无法逃离。“适者生存”固然让人不忍,却是对主流环境的契合,以致于为了说服自己,才编了一个“孩子自愿”的理由。
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无法做到一蹴而就,改革的代价也无法由个体来承担。因为在大环境没有改善的情况下,依托于个体的努力并不现实。如果说“拼娃”的选择是基于现实需求的满足,那么就必须有供给侧维度的改革,通过供给的调整和变化,从而带动需求的改变。否则,只有需求侧的指责而无供给侧的呼应,那么“不输在起跑线”上的“拼娃”,就会导致言行的颠倒与反置。故而从长远来看,只有教育发展更加均衡了,社会发展更加多元了,成功的标准不再单一,这类现象才能从根本上得到缓解。
文化言论:综艺节目还有多少“娃”可以拼 2014-06-02 |
综艺节目还有多少“娃”可以拼 2014-06-02 |
“海淀拼娃”也是规则下的选择 2016-03-21 |
“就近入学案”给教育部门提了醒 2016-03-2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