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全国统考能否治愈病变的EMBA
此飞
//www.workercn.cn2016-04-05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全国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官网4月1日在显要位置发布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意见》。新规明确要求从2017年起,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将纳入全国统一的硕士研究生入学,由教育部统一划线、各学校按需调整录取,从2016年12月1日开始,各院校不得再自行组织EMBA招生考试。

  从2014年9月中组部发文严禁领导干部参加包括EMBA、后EMBA在内的高收费社会化培训项目,引发领导干部退学EMBA风潮,到教育部出台被业内称为“史上力度最大的专业学位整顿行动”,明确EMBA将纳入全国统考,锋芒所指,正是EMBA在声誉上的不断污名化,以及在功能上的逐步异化。与其说EMBA是一种授予学位的在职培训,不如说它更像是充满了交易与利益诱惑的“名利场”。

  EMBA的问题究竟有哪些?教育部新规的第4条明确:杜绝“培训班”式、“放羊”式的培养方式,杜绝不上课或达不到规定课时而获得学位的现象;严禁降低标准授予学位学历、“花钱买学位”等行为,严肃查处教学评价中的权力寻租和不正之风。

  明眼人都能看出,这是相当含蓄的说法。EMBA的学费少则十几万,多则几十万,而一些官员就读EMBA,学费来源着实令人费解。报道中有EMBA毕业生坦言,EMBA中出现了“老总俱乐部”,不少民营企业家读EMBA并不在意能学到什么,而是为了拓展高端人脉关系,与官员结成圈子。官商之间走得如此之近,会不会滋生利益输送?一言以蔽之,EMBA的最大问题不是出于其本身,而是对权力的巨大腐蚀性。

  EMBA的异化,与它在中国的运营模式有很大的关系。EMBA本是舶来品,从2002年7月进入中国开始,就一直实行的是高校自主招生。这种市场化运作,符合EMBA的定位,也有利于释放高校的教育自主权,以便更好地与市场实际需求接轨。但由于EMBA是个新鲜事物,缺乏相应的制度规范,更由于EMBA的高含金量,很快成为一些高校的圈钱工具,高学历成了高学费的代名词。为了扩大市场,一些EMBA培训班一方面实行宽进宽出甚至零门槛的政策,把学位授予当成商品一样完全市场化,另一方面则大搞恶意营销,比如让一些高官免费入学,吸引企业家参与,再比如炒作企业家与明星的花边新闻。

  有鉴于此,将EMBA纳入全国统一的硕士研究生入学,由教育部统一划线、各学校按需录取,可能不是最理想的方案,但至少是个“最不坏”的选择。EMBA本身并无原罪,作为一种在职培训,它对于企业家群体提升管理视野和管理水平依然有其价值。但要看到的是,EMBA的市场被人为夸大了,由于投入产出比太高,各大高校纷纷挤入这个市场,从而形成了无序乃至恶性的竞争,泡沫化现象非常严重,EMBA学历已经极大贬值。这表明EMBA实际上是一个失灵的市场。当市场失灵的时候,政府的有形之手就有必要及时介入加以引导和规范。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