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应对“花季难题”考验高校智慧
子长
//www.workercn.cn2016-04-06来源: 南方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不知道从何时起,到高校看花成了一种时尚,媒体应节式的渲染加之网络上流传的诸如“中国各大学最佳赏花时节”等文章,使很多高校成了不可错失的“景点”。结果是,一到春夏季节,两湖、两广以及上海、四川、重庆等很多省市高校,都会面临大量游客涌入的压力,使校园管理与游客参观的矛盾凸显。为此,各地高校或禁或限,一轮又一轮地引爆大学要不要开放的话题。继以樱花闻名的武汉大学前两年因“售票限流”引发争议后,郑州大学上个月又因一纸“限入公告”卷入舆论风口。反倒是武汉大学,今年以预约制替代售票,变收费为免费,虽然日游客人数限量较往年少了一半,最近的反馈显示却得到不少认可。这或许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必须承认,特定时期超负荷和不文明游客的确会给高校的正常秩序带来干扰。有人会说,诸如哈佛、耶鲁、剑桥这样的世界知名学府,从来都是自由出入,完全开放的。但试想,如果把赏樱时节面积5167亩的武汉大学那2万人次游客量,投放到2307亩的哈佛大学会如何?更何况,部分游客还可能会像媒体曝光的那样摇树制造花雨、在草坪上野餐、去自习室拍照留影。在我看来,有怨言的学生和高校管理者,反对的并非游客到访本身,而是那些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行为。此前湖南农业大学不就出现过一位研究生几代培育筛选的唯一一株油菜花被摘,由此可能导致明年无法毕业的状况么?

  参照哈佛、牛津等高校的游客访问手册,开放访问不等于没有限制。以哈佛大学为例,其最新版参观指南明确提到,如果没有官方人员陪同所有大楼都不允许公共访问;而为了维护宿舍楼和教室内学生的隐私,参观者禁止对着宿舍或教室窗户进行拍摄。再比如收费,在牛津大学,参观万灵学院、贝利奥尔学院等就要收取一定的参观费,只是这笔费用非常平民化,多为几英镑,反倒是其博物馆、图书馆这样更具公共性的建筑完全免费。另外,一些学院虽然也有开放时段限制,但都集中在工作时间,而不是像国内一些高校别具一格地安排在中午或晚上。就开放与否而言,抛开哈佛大学的私立属性不说,以公共财政支持的国内高校,更是没有理由不开放,问题只在于开放哪些区域、如何最大限度满足公众的诉求。

  结合国内游客的特点及实际,建议国内的高校更多地从管理的精细化方面下功夫。面对阶段性大规模人群访问,可以对不同群体、不同时节、不同时段进行区分管理,而不是一刀切。完全或者一味限制,只会引发连锁性问题。比如有报道就提到,厦门大学2012年实行工作日白天“限游”1000人后,一度催生了“翻墙访问”。对一些报道中提到的游客占据学生食堂消费,校方是否可以考虑对游客活动区域进行限制,甚至是规划一套可行的游览路线?是否可以考虑引入学生参与导游服务以应对管理人员不足的问题?对于一些不文明的游客,是否可以参考哈佛大学那样建立不遵守规则者被终止参观及失去以后参观权利的黑名单制度?

  高校“花季难题”,说到底还是对游客日常管理过于粗放的一种极端反映。我们呼吁国人不要仅仅为了看花才去高校凑热闹,也呼吁行走在校园中的游客都应该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但对高校而言,应对“花季难题”考验自身智慧,根本上还应该从管理细节着手,而不是开放的时候,把游客都放进来,不作进一步的规划和引导,等到问题出现的时候,又总是想着把校门一关了之。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