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早培班”应兼顾创新与教育公平
任孟山
//www.workercn.cn2016-04-13来源: 京华时报
分享到:更多

  “早培班”学生处于义务教育阶段,更需回应公平性的社会诉求。现在的上学与招生政策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早培班”也要与时俱进。

  北京市教委12日表示,已了解到有学校以“早培班”名义组织考试选拔超常儿童,此举违反了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有关政策,市教委已责令学校停止招生,并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停止以“早培班”、超常儿童班名义举行的任何选拔性考试。

  “早培班”并非新生事物,早在六年前,人大附中就获上级主管部门批复,成立了“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基地”,这也是国家教改试点项目。在这个基地上招生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实验班”,简称“早培班”。据说“早培班”是为了回应“钱学森之问”而成立的,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对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一种探索。

  从根本上讲,这是想早出人才、出大人才的理念,对应了教育创新、社会创新、技术创新的时代背景,背后则是超英赶美的国际竞争以及总想出大师的社会焦虑心态。但是,时移世易,“早培班”的持续存在不仅需要创新的口号,也需要面对教育公平的询问。

  原因在于,“早培班”的特殊之处有两个:一是面向全市小学五年级学生招生,在划片就近等原则日益推进的政策实施中,这是非常明显的特殊政策;二是尝试打通小学、初中和高中课程,不同学科交叉融合。当年的新闻噱头是中科院院士、北大清华教授都将担任“早培班”的部分导师。换言之,集中了相当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倾斜到了少部分学生身上。当下,这些打着“早培班”、超常儿童班名义进行的考试之所以具有号召力,就是因为家长都知道这样的班级可以享受到更多的教育资源。

  教育需要因材施教,需要尽可能对个别有特长的学生提供特别教育,不过,也要顾及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特别是,如果这些教育资源是公共性质的,不是通过市场交换而是通过行政分配获得的,就更要顾及公平问题。公共服务均等化,也包括教育服务。正如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说,北京将积极推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早培班”学生处于义务教育阶段,更需回应公平性的社会诉求,因为它具有选拔性质。

  在综合素质、教育创新的愿望下,“早培班”或许不会出现现代版“伤仲永”,可是,好像我们也没有太大必要非得将公共资源倾斜到少数人身上。同时,当年搞“早培班”时,全市跨片跨区上学不是稀罕事,但现在的上学与招生政策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早培班”也要与时俱进。为保持政策连续性,原有的实验性政策似可继续,但接下来如何行事却需另行考虑。当然,实验性政策下的“早培班”到底达到了什么样的教育效果,也该及时向社会公布。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